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 台湾艺术家王佩瑄受瞩目

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russels)始自1968年,在艺术界享有善于挖掘新兴艺术家平台的盛名,在欧洲艺博会历史上仅晚于德国科隆(Art Cologne)。35岁的王佩瑄今年首度参展,她也是比利时媒体「标准报」(De Standaard)专文介绍的本届艺博会5位新兴艺术家之一(图/中央社)

国际艺术界年度盛事「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近日举行,台籍艺术家王佩瑄以寓意丰富的陶瓷雕塑作品受瞩目。她的创作灵感来自神话、传说,也受阿嬷、妈妈和姊姊等家族女性的韧性所启发。

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russels)始自1968年,在艺术界享有善于挖掘新兴艺术家平台的盛名,在欧洲艺博会历史上仅晚于德国科隆(Art Cologne)。

35岁的王佩瑄今年首度参展,她也是比利时媒体「标准报」(De Standaard)专文介绍的本届艺博会5位新兴艺术家之一。

在她的个人作品展场中,一只深绿釉彩的乌龟代表东方传说中女蜗补天时,斩断乌龟的四足充当天柱,但与旁边亮黄釉彩的兔子摆在一起,又可诉说西方伊索寓言里的龟兔赛跑。

协助王佩瑄参展的布鲁塞尔「红气球」(Ballon Rouge)艺廊创办人杜梅尼尔(Helene Dumenil)告诉中央社:「她将个人的经历感受与神话、民俗、古老传说结合,因此可以从许多层次去理解她的创作。」

在艺博会接受中央社专访的王佩瑄分享她以陶瓷创作的缘故,是因为陶瓷通常必须中空,否则进窑易烧坏,她特别喜欢用手一直捏塑、创造出内部不同空间的过程,让她感觉很疗愈。陶瓷烧出来的作品经过化学变化而转化成新样貌,也特别吸引她。

王佩瑄的作品和思维常在探索转化、变形、多重意义的概念,或许与她不断移动、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体验有关。她在台湾读到高三时,离台赴美与家人团聚,后来曾回台在艺术家萧丽红创办的竹围工作室工作3年多,如今则落脚比利时的艺术城市根特(Ghent)。

「我很难在一个地方停留很长时间,可能一直在追寻一种归属感或家的感觉吧!可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觉得好像还没找到那个位置,所以会想要一直跑下去。」

只身在世界不同角落创作与生活,难免遇到困境,常让王佩瑄想起家族女性亲人坚韧的生命经历,从中寻求模范与指引,包括在雾峰种荔枝的阿嬷、在美国边怀孕边读完牙科的姊姊,以及在新竹任教后赴美照顾待产女儿的妈妈等。

「成长过程中,对家中这些很棒的女性习以为常,但是当我出国遭遇到了一些挑战、困难,她们就很自然浮现在我的身体、脑袋,有一种柔性的力量,让我可以坚持下去。」

展场中有一幅小小的铅笔画,画着妈妈站在阿嬷家族果园里巨大的荔枝树前,是她今年的最新作品。她很佩服母亲对台湾土地的强烈认同感,「可能因为家里种田,对土地的感觉扎根扎得很深」,至于她自己,「让我觉得有扎根感觉的事情不是土地,可能是人吧」!

杜梅尼尔分享她最喜欢的王佩瑄作品,是一件名为「请求」的陶瓷雕塑,富有情感和多层角度。王佩瑄解释,这件雕塑谈的是关照、关怀及询问,「我们经常会处在一个困境里头,要记得的其实是你可以询问、寻找答案、寻找协助,或是反过来询问别人需不需要协助」。

王佩瑄的部分作品先前曾在美国、台北展出。杜梅尼尔说,像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这样的活动对年轻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透过认识在这里汇聚的许多艺廊、藏家、艺评家、策展人,有助于持续艺术工作。(编辑:郭中翰)1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