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边球”挑衅
01清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份的时候,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攻陷大沽口,包围了天津城。咸丰皇帝派钦差大臣桂良和花纱纳,和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13日《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6月18日《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6月27日归纳起来:1、赔偿英法600万两银子的军费;2、增开十个口岸、对四国实行片面最惠国待遇和治外法权;3、允许四国传教士在内地自由传教;4、允许四国在北京派驻常任公使。02条约签完,等四国陆续撤出大沽口,咸丰立马又逼着桂良和花纱纳去找洋人,修改《天津条约》的内容。为啥咸丰这么在乎派驻公使这一条?要面儿。自古以来,中国都是“朝贡外交”,即各国使者以“下邦使臣”身份前来进贡。而现在英法美俄要在北京城常驻公使,意味着大清国和这些“洋夷”身份平等了。这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桂良和花纱纳接到旨意,叫苦不迭:字是您让签的!押是您让画的......这......咸丰:那我不管!农历八月二十八日,桂良和花纱纳只好又苦逼哈哈跑到上海,找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勋爵商量“修约”。03桂良是东阁大学士,花纱纳是礼部尚书。平常都是满朝文武给他俩陪笑脸儿。可现在他俩却要给“洋夷”陪笑脸。还要天天磨嘴皮子,弄得人嫌狗厌,“天朝威仪”丢了个精光。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或许额尔金看这哥俩实在过于卑微了,感动了?又或许,嫌这哥俩天天絮絮叨叨,烦了。居然同意了修约:答应英国公使常驻北京城外,有公务才进城。桂良和花纱纳一听欣喜若狂,皇上最在乎的“在北京派驻常任公使”已完成任务,就麻溜儿答应了英国人的其他条件,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条件包括: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外国鸦片以“洋药”名义进口;英法关税从之前的10%下降到2.5%。双方约定,明年农历五月,四国公使到北京面见咸丰皇帝,正式交换《天津条约》正本。04桂良和花纱纳上了“报喜”的折子,便兴冲冲地启程回京了。但等待他们的,不是咸丰的嘉奖,而是一顿训斥:朕让你们修改四个内容,你们改了一项,还有脸“报喜”?咸丰对修约结果不满意,英国人也不满意:虽然借此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但显然不值得对大清国做出这么大的让步,“修约”内容作废,按照第一版的来。1859年4月,英国首相斯坦利派普鲁斯,来到上海,换掉额尔金,立马会晤了法国和美国公使。三个鬼佬一碰头,决定给大清点颜色看看,逼大清接受公使驻京的要求。05得知三国公使准备到天津登陆、进北京换约的消息后,咸丰明确指示:1、三国公使登岸地点不能在大沽口,改在大沽口北面的北塘镇。(北塘一带皆为滩涂,海水很浅,可以防备洋人的军舰靠岸)2、三国公使随行不得带军队,在天津登岸后即由清军负责安保工作;3、一旦换约完成,三国公使必须立刻离京。06农历五月二十日,三国公使和护送的舰队一起来到大沽口外。直隶总督恒福,根据咸丰的旨意,派迎接使者和他们碰了面,转达了中方“登岸地点和不带兵”的要求。鬼佬们这次来就是要给大清点颜色看看,当场拒绝。正在北塘等着迎接三国公使的恒福,听说洋人舰队硬要进大沽口的消息后,满头冒汗:去年洋人打下大沽口,皇上撤了直隶总督谭廷襄的职。现在洋人又要来闯大沽口,自己这总督帽子还能保得住吗?恒福赶紧跑去找大清当世的第一名将、负责天津防务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商议对策。僧格林沁安慰恒福说:“我来天津一年,大沽口防务加强了很多,不用怕他们!”僧格林沁确实没有吹牛逼。自去年受命整饬天津防务以来,僧格林沁就全心全意扑在了大沽口的防务上。1、重建被英法联军击毁的大沽口炮台。亲自考察了各种建筑材料,最后使用南京浦口一带的沙性泥土混合天津本地的粘土,增强炮台的抗击能力。对炮台原有的简单露天结构进行改进,增加顶盖、加高胸墙,大大减少了敌舰炮弹爆炸造成的杀伤力。为了迟滞敌舰行进的速度,在拦江沙之内树起三道拦河铁链,配置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2、大幅提升火炮数量和质量。重新铸造和购置火炮84门,形成远中近距离完整的火炮射击体系。3、增加兵力、加强训练。僧格林沁到任后发现,原有的绿营兵各级军官吃空饷严重。守军编制是1600名,实际在编不到1000,且个个都是混工资的兵油子。僧格林沁上报咸丰:从京师八旗中调来800精兵;从内蒙古调来战斗力较强的蒙古马队1000人;原有的绿营官兵,留下精悍的;同时从临近地区抽调较为精锐的绿营兵补充。这样,大沽口炮台的兵力,实打实的增加到了3000人以上。此外,天津地区还有后备兵力10000多人,义勇团练50000人。07五月二十一日,英法舰队司令何伯,派人给直隶提督史荣椿送信:立即清除海口的各种障碍物,让英法舰队进入大沽口,否则后果自负。去年的第一次大沽口之战胜利后,英法联军就没把大沽口炮台放在眼里了。他们认为,这次硬闯大沽口,清军也不敢开火。就算开火,也没什么用,构成不了什么威胁。但史荣椿根本不鸟。到五月二十五日,何伯看大沽口守军毫无放他们进入的意思,决定对炮台发起进攻。这天拂晓,英法舰队越过大沽口外的拦江沙,命令工兵乘坐小艇前去破坏海口的障碍物,打开通道。英国人一开始还非常紧张,怕遭到炮台射击,结果一直忙到下午3点,大沽口南北炮台全都静悄悄的,一个士兵也没有露头,任由英国工兵破坏障碍物......何伯心里大喜:我就知道这帮辫子佬都是怂蛋。随即下令,驶入海口,向两边炮台开炮,掩护陆战队登陆,攻占炮台。08其实这是史荣椿在麻痹英国人。全体守军正摩拳擦掌,渴望洗刷第一次大沽口之战的耻辱。史荣椿下令做好战斗准备:咱不开第一炮,只要洋人敢开第一炮,咱就揍他狗日的!下午3点多,英国人先开了第一炮,蒸汽炮艇“负鼠号”炮轰南岸炮台。史荣椿马上下令还击。清军将士忍了一天,马上把炮帘子一掀,点火......何伯完全没想到清军敢还击,更没想到清军的火力如此凶猛。“负鼠号”的主桅杆被打断。紧接着是“负鼠号”后面的“鸻鸟号”。“鸻鸟号”是英国舰队的旗舰,何伯就在这条船上。面对南北炮台的交叉火力,“鸻鸟号”没几分钟就被打得起火爆炸,舰长当场死亡,40名水兵9人跳水逃脱。何伯身受重伤,被手下人抢救到另一艘炮艇上。眼看旗舰都扑了街,后面的几条炮舰吓得想退出清军的射程。但何伯不准退(脸面上挂不住,要把场子找回来),下令继续开炮对轰,同时下令陆战队强行登陆。然而,打到下午5点的时候,英国舰队,2艘被击毁,3艘受重伤,2艘搁浅,其余6艘不同程度受伤。何伯觉得:?这不正常啊!09何伯觉得不正常,因为他不知道大沽口已今非昔比了。你是不是也觉得不正常?看看这次英法舰队的配置就知道了:英国人是主力,有1艘蒸汽巡洋舰,1艘蒸汽护卫舰,2艘蒸汽炮舰,13艘浅水蒸汽炮艇、2艘蒸汽运输舰;法国人,有1艘浅水蒸汽炮舰,1艘蒸汽运输舰。总计21艘舰船。注意看,全是蒸汽舰船。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蒸汽机已经开始应用于舰船,但技术水平有限,当时的船用蒸汽机马力不够大,因此带不动大型舰船,只能应用于轻型舰船。大型主力战舰依然以风帆为主要动力。这次英法舰队主要任务是护送公使,且考虑到要从大沽口溯海河而上,因此并没有派出吃水深、对风力要求高的大型主力战舰,而是以适合内河航行的蒸汽炮舰和炮艇为主。但这么一来,火力上就大打折扣了。当时蒸汽炮舰一般装备火炮6-10门,蒸汽炮艇只有2-4门火炮,且都为中小口径火炮。和装备数十门大口径火炮的主力战舰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且舰体较小,无法在关键部位加装装甲,全舰基本都是木质船壳。10一直在局外看戏的美国人,看英国人被揍得这么惨,也不管什么“中立”了,马上把军舰开进海口,帮英国人,结果被清军火炮一顿招呼,吓得赶紧跑路了。此时,英国1000多名陆战队员终于强行登上了海口南岸,准备对南岸炮台发起进攻。可等待他们的是一大片烂泥地。一脚踩下去,陷到小腿肚子,走路都费劲,别说打仗了。清军发现了他们,马上发射轻型火炮。英军卧倒在烂泥之中匍匐前进,一直爬到天黑,终于爬到了南岸炮台跟前,准备发起攻击。结果发现枪眼里全是烂泥,没法发射!这还打个毛!赶紧撤吧!可前进不容易,撤退也不容易。就这样,清军不断发射火箭和火筒,照亮炮台下的区域,发现英军士兵,就是抬枪(一种大型火绳枪)和弓箭一顿招呼......11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以清军胜利告终。英军伤亡578人,法军伤亡60人,美军伤亡2人,合计640人。英军的13艘舰艇,四艘被击毁沉没,六艘被打成重伤失去战斗力,只有三艘侥幸逃出拦江沙外。清军伤亡32人(史荣椿因为靠前指挥,不幸被炮弹击中阵亡,比较大的损失) ,炮台轻微受损。交换比1:20。是晚清外战中不多的亮点。坦率地说,此战清军取胜主要原因是敌人轻敌!清军难逃第三次大沽口的惨败......不过,此战中的一个经验,有借鉴意义——如何应对“擦边球”挑衅?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史列传》、《清实录》、《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历代军事工程》、《世界海军史》、《光绪重修天津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