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重层吓阻」怎么做?国军没共识 先编入军语辞典

总统英文。(图/记者季相儒摄)

政治中心/综合报导

民进党政府执政后,提出「重层吓阻」的新防卫固守战略国防部甚至在国军军语辞典增订重层吓阻名词,其内涵为「以多层次时间空间的联合战力作为,依威胁模式,以有效与节约火力,逐次削弱犯敌能力企图,使敌忌惮高昂战争成本,产生吓阻效果」。但实际面来说,国军目前对于如何建构重层战力、达到吓阻目标,还没有共识

随着时代演进,国军战略方针也不断调整,前总统蒋介石时代的「确保台澎金马、伺机反攻大陆」、蒋经国时代「攻守一体」与「制空制海、反登陆」,到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时代,改已以「固守」、「吓阻」为战略主轴。「重层吓阻」是蔡英文政府借由四年期国防总检讨,在国防上提出的革新指标考量国军能力、国际现势台湾处境,在内部研讨学者建议下,将「有效」吓阻改为「重层」吓阻,盼陆、海、空都具备吓阻打击能力。

何谓「重层」?学者建议加入网路cyber、专家批旧酒装新瓶

根据《联合报》报导,淡江战研助理教授黄介正认为,国防部对重层吓阻的定义,算是较清楚的概念界定,符合国军目前建军方向。但重层代表有效果、有火力并逐次削弱意涵,是以冷兵器硬杀为主要思考,认为重层吓阻除时间、空间外,应也包含网路cyber。

但有将领认为,重层吓阻与前参谋总长霍守业提出的「拒敌于彼岸、击敌于半渡、阻敌于滩头」的概念类同,与马扁执政时的有效吓阻、防卫固守,或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相去不远,其实就是旧酒装新瓶。

将领指出,「吓阻」首选应是源头打击,国军要有能力直接攻击、反制敌阵,逐次投入兵力。以北大西洋公约国对吓阻的2个选项为例,第一是拒止,让敌人下不了手,典型范例就是刺猬战术,如台湾本岛部署飞弹。第二则是惩罚,让敌人认为或许会得逞,但会付出惨痛代价,甚至同归于尽,因此选择停手,典型范例就是毒蝎战术;国军有特种飞弹,国防部曾在立法院表示有能力拒敌千余公里之外,不让战争带入台湾本土

将领说,刺猬战术成本高,毒蝎战术相对较低。以台湾的财政状况,无法长期维持高昂的拒止成本,却又不能采取低廉、恐同归于尽的毒蝎战术,如何「吓阻」成为国防建军的两难困境。重层吓阻能否提供新的战术观念,解决这个困境,精确定义与范围还在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