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加冕》卡蜜拉称后时刻戴「旧冠」 争议钻石仍隐身

英王查尔斯三世的妻子、王后卡蜜拉周六出席加冕仪式使用的是1911年玛丽王后加冕后冠。(图左/美联社,图右/达志影像)

英王查尔斯二世加冕大典即将在周六(6日)於伦敦举行,现任妻子卡蜜拉终于等到正式「称后」时刻。卡蜜拉并未特别订制新的后冠,而是使用「前人旧冠」,成了英国王室18世纪以来首例。后冠原本嵌著名且富争议的印度钻石「光之山」,卡蜜拉加冕当天「光之山」并不会镶回后冠。

英国上次举办加冕典礼是70年前,当时由查尔斯的母亲伊丽莎白公主在西敏寺正式加冕。王后卡蜜拉周六加冕当天使用的是1911年玛丽王后加冕后冠,镶了钻石约2200颗。《独立报》报导,英王乔治五世(King George V)1911年加冕时,王后玛丽(Queen Mary)配戴的后冠有一颗巨大的钻石「光之山」(Koh-i-noor/Kohinoor,mountain of light)。「光之山」是世界最大的钻石之一,重达105克拉,英国王室纳入珠宝收藏的过程有争议色彩,印度政府曾多次要求英方归还。

18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半岛的锡克帝国发生第二次英国锡克战争(the Second Anglo-Sikh War),英方获胜,原产自印度半岛东南部的「光之山」落入东印度公司之手,后来献给当时的大英帝国君主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她也成为「光之山」进入英国王室之后的第一任主人,「光之山」自此成为英国王室珠宝,曾镶嵌在胸针或王冠之上。

1911年乔治五世加冕,王后玛丽加冕后冠就嵌着「光之山」。1937年,乔治六世接受加冕,「光之山」嵌入王后伊丽莎白(后称「王太后」Queen Mother)在仪式中配戴的后冠。这颗椭圆形的钻石目前仍留在王太后的后冠上,玛丽王后的加冕后冠嵌的是复制品。

民间相传「光之山」带有诅咒,在印度半岛多个王朝辗转流传,长达750年的历史血迹斑斑,充满谋杀、狂妄与背叛。

1937年5月英王乔治六世(中)加冕,站在他左边的是王后伊丽莎白。乔治六世前方两人分别是伊丽莎白公主(前排右)、玛格丽特公主(前排左)。伊丽莎白公主后来继位为英国女王。(资料照/美联社)

印度「光之山」钻石镶在英国伊丽莎白王太后的后冠上。(资料照/美联社)

英国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王太后」伊丽莎白2002年3月去世,她的葬礼过程中,镶有「光之山」的后冠置于棺木上。(资料照/美联社)

卡蜜拉「回收再利用」加冕后冠并非英国王室历来第一人。1727年10月11日英王乔治二世加冕,王后卡罗琳(Caroline of Ansbach)戴的后冠属于摩德纳的玛丽(Mary of Modena),她是英王詹姆士二世的王后,1685年加冕时使用。这顶后冠不只卡罗琳王后用过,1689年女王玛莉二世加冕、1702年安妮女王加冕都用了同一顶。

即使是「光之山」的复制品,也不会出现在周六加冕仪式现场。白金汉宫此前证实,本次为卡蜜拉王后调整后冠过程,会从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前使用的珠宝中挑选「能在加冕场合展现独特地位、反映王后个人风格」的单品嵌入,包括「库里南」(Cullinan)钻石3号、4号与5号,都是伊丽莎白二世的珠宝,制成女王生前经常配戴的胸针。这顶后冠有8枚可拆卸的拱饰,王室珠宝工匠会把其中4条拆下来,让造型有些变化。

只是,库里南钻石的历史也不太光彩。澳洲广播公司报导,库里南原钻1905年在南非出土,重达3106克拉,大小相当人类的心脏,散发蓝白光芒,1907年由南非殖民政府买下,原钻送往英国切割为9块,其中库里南1号嵌在君主权杖上,2号嵌入帝国王冠,3号与4号原本是玛丽王后加冕后冠一部分,后来变成其他形式的珠宝。然而19世纪殖民政府强迫非洲人在矿山工作等手段颇具争议,有南非学者认为这颗钻石等同是英国殖民政府残酷行径的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