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美团、揭秘美团!

【正文】

一、平安着陆: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处以巨额罚款(一)美团是反垄断领域三起巨额罚款对象之一

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要求其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共计34.42亿元)。同时要求美团围绕完善平台佣金收费机制和算法规则、维护平台内中小餐饮商家合法利益、加强外卖骑手合法权益保护等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确保整改到位,实现规范创新健康持续发展。

实际上对于此次罚款,美团已在其2020年年报中给予了提示,而美团也是国内反垄断领域第三起被处以巨额罚款的对象,另外两家分别为2015年3月的高通以及2021年4月的阿里巴巴。

(1)2015年3月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对高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其处以60.88亿元人民币的高额罚款,并公布其主动要求整改的内容。

(2)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其处以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共计182.28亿元),且同样要求其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显然从比例上看,美团所遭受的处罚要小于阿里巴巴的4%。

(二)此次处罚意味着美团已平安着陆,并印证了美团的市场绝对垄断地位

这次处罚使市场对美团的忧虑开始尘埃落定,也意味着美团基本上已实现平安着陆,按照目前美团的经营策略与市场地位,后续发展空间仍值得想象。

1、市场份额达到70%左右且不断上升、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支配能力

(1)2018-2020年,美团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收入在中国境内主要网络餐饮外卖平台中的份额分别达到67.30%、69.50%和70.70%,同期美团平台餐饮外卖订单量的市场份额则分别达到62.40%、64.30%与68.50%,可以看出美团的市场份额基本上达到70%左右且这一比例仍处于上升通道中。

(2)美团具有较强的市场控制能力,特别是在控制服务价格、佣金收取、流量、销售渠道等方面。

2、财力与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地位较高

(1)美团的营业收入近年来持续大幅增长,其营业收入已从2015年的40亿元大幅增至2020年的1147.9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75%左右。

(2)美团目前是香港上市公司,其股价已从发行的69元港币增至目前的256元港币(最高点时达460元港币),市值也已从2018年底的3000亿元增长至目前的1.57万亿,市值增幅高达423.33%,财力较为雄厚。

(3)美团背后既有红杉资本、泛大西洋投资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也有与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联盟,同时还控制多张金融或类金融牌照,影响力较大。

3、用户数量较为庞大、增长迅猛且影响面广

截至今年上半年,美团的交易用户数高达6.28亿户、活跃商家数量更是达到770万户,而每年的交易金额则在5000亿元左右,对市场的覆盖面较广,对客户及消费者的影响及舆情引导力度较强。2018—2020年,与美团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的餐饮经营者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美团平台内全部经营者中占有较大比重,且比例逐年提高。

二、揭秘美团不为人知的发展史与族谱图(一)美团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梳理

美团虽然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过程无疑是丰富多彩的,如开启数轮大规模股权融资,收购大众点评、酷讯、摩拜,投资理想汽车、完成港股IPO等。

1、2010年3月,王兴在北京创立美团网,因其在互联网领域的知名度(如2005年12月与2007年5月分别创立了校内网和饭否网),同年便顺利获得王江的种子投资与红杉资本的A轮投资(规模为1200万美元)。

2、2011年6月,获得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标志着阿里巴巴与美团开始联姻,随后2012年与2013年相继推出电影票、酒店餐饮等线上预订服务。

3、2014年相继完成3亿美元的C轮融资,泛大西洋资本进入,红杉资本和阿里巴巴继续给予支持,同年推出了旅游门票预订服务。

4、2015年完成7亿美元的D轮融资,同年全资收购酷讯、与大众点评完成合并、阿里确认退出美团,意味着美团与阿里之间决裂。同年9月在开曼群岛设立公司主体并更名为美团。

5、2016年相继完成30.93亿美元的融资、收购钱袋宝(第三方支付牌照)、阿里巴巴八折出售美团股权,同年推出了云端ERP服务、聚合支付系统及供应链解决方案等多种服务。

6、2017年相继推出生鲜超市、榛国民宿、美团打车、掌鱼生鲜、美团充电宝等业务,同时完成腾讯领投的Pre-IPO融资,此次融资规模达到41亿美元,投后估值更是达到300亿美元。

7、2018年美团更名为美团点评,推出《黑珍珠餐厅指南》、美团闪购、无人配送开放平台;收购摩拜(耗资27亿美元)与屏芯科技,同年9月20日实现在港股上市(3690.HK)。2019年推出美团配送,美团品牌由之前的蓝色变为黄色。

8、2021年4月被启动反垄断调查。2020年7月领投理想汽车(投资规模达到5亿美元),同年9月29日公司名称由Meituan Dianping更改为Meituan,10月29日股份简称由美团点评-W更改为美团-W,12月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正式停止运营、摩拜单车全面接入美团并更名为美团单车。

(二)美团的三大核心人物:王兴、穆荣均与王慧文

从族谱中可以看出,美团的发展史中离不开三大核心人物的加持。

1、王兴、穆荣均与王慧文分别为美团的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而王兴则为美团的董事长和最终实控人。三人在美团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着丰富的互联网企业履历,如王兴先后创立了校内网与饭否网、穆荣均曾在百度任职、王慧文创立淘房网等,这也使得美团在成立之初便陆续获得相关资本支持。不过2020年12月王慧文开始退出美团的日常管理事务。

比较巧合的是,我们看到这三位核心人物的年龄相仿,大都为四十岁出头。

(三)美团的三大金主:红杉资本(沈南鹏)、阿里巴巴与腾讯(马化腾)1、红杉资本自A轮开始便一直支持着美团

在美团的发展历程中,除四位核心人物外,还有一大金主值得关注,即红杉资本、阿里巴巴与腾讯。特别是红杉资本,基本上自A轮融资开始,便一直支持着美团,其创始人沈南鹏目前也是美团的董事会成员(非执行董事)。

2、阿里退出与腾讯入局,腾讯取代了阿里在美团的位置

虽然腾讯现在和美团之间的绑定关系较为密切,但最初与美团形成联姻的却是阿里巴巴,早在2011年6月美团进行B轮融资时,阿里巴巴便已经进入。

不过二者之间因合作模式、经营思路而产生了分歧,王兴等创始人的经营自主权受到较大挑战,2015年11月阿里巴巴确认将退出美团、2016年9月正式退出并八折甩卖美团股权,2017年腾讯入局正式取代了阿里在美团的位置。

(四)豪华董事会成员:创始人、沈南鹏、刘炽平及麦肯锡高级合伙人等

基于特殊的金主背景,美团的董事会成员较为豪华,除三个创始人外,红杉资本的沈南鹏、腾讯的刘炽平、泛大西洋投资集团的冷雪松、麦肯锡的欧高敦以及美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视觉和图形专家沈向洋等。

(五)三大关键人物与操盘手

实际上除了上述三位创始人、三大金主以及其它董事会成员外,美团的高级管理层也值得关注,即管理层中的三位副总裁。具体看,分别为担任美团首席财务官兼高级副总裁的陈少晖,其负责美团的公司财务、战略规划、投资及资本市场活动,主导了美团的一系列投资并购活动;负责酒店、旅游、平台运营的陈亮以及负责美团到店事业群的张川。

三、拆解美团财务、债务与金融领域布局情况(一)整体经营情况1、交易用户数量与活跃商家数量分别达到6.28亿户和770家

(1)截至今年上半年,美团总资产达到2371.28亿元、实现营收1022.99亿元(同比增长94.75%)、亏损82.05亿元。

(2)截至今年上半年,美团拥有员工数高达到69205人,交易用户数量与活跃商家数量分别达到6.284亿户和770万家,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3)2020年全年,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高达4888.51亿元,较2015年的156亿元和587亿元来看,基本呈现出一年1000亿元的新增态势。

2、美团收入构成分解:佣金占比下降、金融与投资类业务占比大幅上升

美团的收入来源分为佣金、在线营销服务、其他服务及销售(以金融与投资类业务为主)等三部分,从这几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佣金业务占比呈持续下降态势,已由最初的80%以上降至目前的65%左右。

而在线营销服务的贡献则相对稳定,基本在15%左右徘徊。相较而言,其他服务及销售的贡献则呈快速大幅上升态势,已由2015年的1%左右上升至目前的20%附近,这表明金融与投资类业务在美团体系中的贡献比例已达到非常可观的地步。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销售及营销开支在美团营收中的贡献也开始趋于下降。

3、三大业务构成情况:到店酒店旅游趋势下降、新业务贡献比例接近1/4

(1)美团的业务类型主要分为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新业务等三大类,从贡献比例来看,餐饮外卖的贡献比例达到50-60%,到店酒店及旅游的贡献比例在15-20%之间,新业务(含金融与投资类业务)的贡献比例在20-30%之间。

(2)从趋势上看,新业务的贡献比例提升较为明显,目前新业务对美团全部营收的贡献比例接近1/4,到店酒店及旅游贡献比例趋势下降至1/5以下。

(3)从佣金收入构成上来看,餐饮外卖是绝对主力,贡献了全部佣金收入的80%左右,到店酒店旅游贡献比例在10-15%之间;而从其他服务及销售收入构成来看,新业务是绝对主力,贡献比例高达99%以上。

(二)债务情况:已经开始考虑更多通过债务方式来融资1、近年来债务规模上升明显,不过整体仍可控

从债务情况来看,近年来美团的资产负债率呈快速上升态势(已由2018年的28.30%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3.14%、总负债则由2018年的342亿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023亿元),不过整体来看数值仍比较低、压力不大。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美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理财投资规模分别达到714亿元和511亿元,较2020年底的171亿元和440亿元均有明显上升。

2、存量美元债6只(均为2020-2021年间发行),规模接近70亿美元

目前美团发行了6只美元债(包括2只可转债),规模合计达到69.8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5亿元),基本占了其总负债的45%左右。同时这些美元债均为2020-2021年发行,表明美团目前已经开始考虑更多通过债务方式来融资。

(三)2015年开始着手布局金融业务1、已拥有银行、小贷、三方支付、保险经验、商业保理等资质

自2015年开始美团便着手在金融领域进行布局,目前已拥有银行牌照(吉林亿联银行)、第三方支付(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小贷(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商业保理(深圳三快商业保理)、保险经纪(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以及信用(重庆两心信用管理)等金融和类金融业务资质。具体看,

2016年6月深圳三快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成立、8月美团全资收购第三方支付企业钱袋宝、11月重庆美团小贷公司成立、12月吉林亿联银行成立,2017年 6月美团App上线“借钱”业务(与招联消费金融合作),2018年2月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牌照获批。

2、消费金融领域亦有深度涉足,联名信用卡取得不错成效

除上述业务资质外,美团还通过旗下美团App来涉足消费贷业务,如美团App可开展的功能包括美团月付、生意贷、借钱、联名信用卡、信任分、美团支付等,具体涉足的业务包括消费分期、小微贷、消费贷、虚拟信用卡、征信以及第三方支付等。除虚拟信用卡外,美团还通过与青岛银行、天津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区域性银行开展了联名信用卡业务,并取得不错成效。

除以上牌照和业务外,美团还成立了美团财富(全资控股深圳三快在线科技)以及美团金融科技(控股重庆两心信用管理和北京钱袋网信息技术)等。当然美团在金融领域中的布局并非一帆风顺,其也曾因支付业务等受到监管处罚,这两年通过收购(第三方支付牌照)、增资(使小贷公司满足50亿元的门槛要求)等方式达到了监管要求。不过目前从牌照布局上看,美团旗下似乎还欠缺一个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估计对这一牌照目前美团应正处于筹划过程中。

四、美团还通过旗下的龙珠资本大力开展股权投资业务,亦非常值得关注

(一)除餐饮外卖、酒店旅游等传统业务以及小贷、保理、征信等金融业务,美团的股权投资类业务也值得关注,即其不仅从外部融资,还利用美团这一平台,投资大零售、大消费领域具有潜力的企业。具体看,美团通过旗下的美团龙珠(亦称龙珠资本、2017年7月北京三快科技申请了“美团龙珠”这一商标)来进行股权投资,已相继投资了理想汽车、喜茶、幸福喜饼、掌上快销、古茗奶茶、谊品生鲜、Manner Coffee、乐禾食品、肉联帮、亚洲渔港、易久批、OPay等企业。

(二)这里的龙珠资本前身是美团点评产业基金(成立于2017年2月、目标规模30亿元、首期规模15亿元、最终规模为20亿元、单个项目投资金额在3000万元至1亿元),由美团作为基石投资者发起设立,美团高管陈少晖担任该基金CEO、知名风投者朱拥华担任创始合伙人,募集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团、腾讯、新希望、招商局等机构。

2021年1月7日,成立于2020年1月19日的深圳龙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腾讯投资、竞技世界等投资人。而近期亦传出龙珠资本已完成50亿元的第二期基金融资,与此同时,龙珠资本投资委员会将迎来一位偏向于科技互联网行业的新合伙人于红(先后任职于华兴资本、 GGV 纪源资本),意味着后续龙珠资本除继续深耕大消费领域外,还将往物流、科技互联网等领域拓展资本(实际上目前龙珠资本已投了理想汽车、荣芯半导体、轻舟智航、爱芯科技、智砹芯半导体等科技类企业)。

综上来看,美团虽然发展历史并不长,但过程却非常丰富,除餐饮外卖、酒店到店旅游等传统业务外,2015年与2017年以来还分别大力开展了金融类业务与股权投资类业务,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虽然金融类业务受到政策层面的多重限制,但从美团目前的市场地位以及其与市场投资机构、腾讯的战略联盟来看,其未来仍非常有想象空间,因为其已不仅仅是一家平台企业。

点个在看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