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毒单周就诊近2万人次 新增1新生儿重症 染克沙奇B4型
肠病毒疫情上升中,上周门急诊就诊人数总计1万9460人次。(示意图,资料照)
肠病毒病例不断攀升,疾管署公布,上周门急诊就诊人数总计1万9460人次,较前一周1万8594人次上升4.7%,且新增1例感染克沙奇B4型肠病毒重症病例,为南部未满1个月大新生儿,今年累计6例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确定病例,分别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B4型1例。
卫福部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伟表示,肠病毒疫情处于上升中(郑郁蓁摄)
疾病管制署今(5日)表示,国内新增1例感染肠病毒并发重症确定病例,为南部未满1个月新生儿,于今年10月上旬开始陆续出现发烧、活力下降、呼吸急促、心肌炎、肝炎及血小板下降等症状,即收住新生儿加护病房,经通报检验后确认感染克沙奇病毒B4并发重症,治疗后症状已改善,目前住院治疗中,为今年全国第6例肠病毒重症病例。
依据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上周门急诊就诊计1万9460人次,较前一周1万8594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趋势且处流行期,近四周实验室监测显示肠病毒以克沙奇A16型为多,其次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肠病毒D68型亦持续于社区活动,疫情传播风险持续。
今年累计6例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确定病例,分别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及克沙奇B4型1例,其中5例为未满1岁幼童,吁请民众留意孩童肠病毒重症前兆病征。
预防医学办公室医师林咏青表示,这名重症个案为南部未满一个月大的女婴,有早产和体重偏低,出生一周后出现发烧、皮肤有斑点,脑脊随液验出肠病毒,心跳过速、活动不佳、血小板下降等情况,医师研判并发心肌炎,转入新生儿加护病房治疗,确定感染为克沙奇B4型。目前仍住院治疗中,但生病迹象稳定,肌力满分。
林咏青表示,这名女婴出生前两周母亲和同住家人没有感冒症状,出生后都尚未返家,都在医院住院中,没有到社区接触史,住院期间接触者也没有肠病毒症状,感染源头尚待厘清。
林咏青指出,猜测感染途径包含胎盘、分娩过程中造成感染,或产后与其他人无症状者间感染。新生儿感染肠病毒症状和幼儿症状不相同,新生儿常常会发烧食欲下降、躁动,腹泻呕吐,严重的话会有凝血功能异常,脑炎或败血症。
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共有6例肠病毒重症个案,预测目前疫情上升到持平阶段,可能上下波动最高峰落在11月下旬,届时每周约有两万例健保及门诊个案,12月下旬脱离流行期。呼吁学童间传播风险。
疾管署提醒,国内肠病毒疫情上升,肠病毒的传染力强,在人与人密切接触、互动频繁的地方最容易传播,例如家庭、幼儿园、安亲班及托婴中心等,吁请家长与教托育机构人员,多加留意婴幼儿健康状况,并加强教导学童落实肥皂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卫生观念,并注意居家、学习环境的通风及定期清洁与重点消毒,定期以含氯漂白水清洁消毒环境、幼儿常接触的物品及玩具等;另,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后,应先更衣再搂抱幼儿,孕妇、新生儿及幼童尽量避免与病患接触,降低病毒传播的机会,医院婴儿室、托婴中心及产后护理之家并应落实访客管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管制措施。
疾管署再次强调,5岁以下婴幼儿为肠病毒重症高危险群,且重症病程发展快速,家中婴幼儿经医师诊断感染肠病毒时,请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重症前兆病征,如发现有嗜睡、意识不清、活力不佳、手脚无力或麻痹、肌抽跃(无故惊吓或突然间全身肌肉收缩)、持续呕吐与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肠病毒重症前兆病征,请尽速送到大医院接受治疗。疾管署已制作肠病毒防治相关影片、海报及单张等卫教资料,欢迎民众至疾管署全球资讯网下载运用及查询相关资讯,或拨打免付费防疫专线1922(或0800-001922)洽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