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两成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业绩下滑

每经记者:林姿辰 每经编辑:梁枭

生长激素卖不动了?8月15日盘后,长春高新(SZ000661,股价84.19元,市值340.48亿元)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39亿元,同比增长7.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0亿元,同比减少20.4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77亿元,同比减少2.2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业绩滑坡背后,长春高新“一招鲜”失灵了。

作为长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产品是业内大单品,但金赛药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微增,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9.49%。

因此,金赛药业在女性健康、皮科医美、体重管理领域的创新产品备受关注。

2024年半年报显示,长春高新研发投入11.38亿元,同比增长10.18%;其中研发费用8.87亿元,同比增长26.16%。

管理费用同比增53.71%

长春高新业务主要分为基因工程制药、生物疫苗、中成药和房地产四大板块,分别对应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华康药业和长春高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新地产)4家子公司。

按照收入规模排序,2024年上半年,金赛药业实现收入51.52亿元,同比增长0.25%;实现归母净利润17.69亿元,同比下降19.49%。百克生物实现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10.50%;实现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23.54%。高新地产实现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372.45%;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533.17%。华康药业实现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10.37%;实现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26.42%。

按产品分,长春高新的基因工程药品生物类药品共实现收入57.71亿元,同比增长1.27%,营收占比为86.94%;房地产的收入大增372.45%至4.56亿元,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57%提升到6.87%。另外,中成药和服务业分别为长春高新贡献了5.89%和0.30%的收入。

不过,长春高新制药业务的整体毛利率却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其中基因工程药品生物类药品的毛利率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这可能与金赛药业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生长激素在多地被纳入集采名单,近年来金赛药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 39.66%、33.48%、14.48%、7.04%。2024年一季度,金赛药业实现收入24.7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68亿元,较上年同期均有微增;但在2022年一季度,金赛药业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48亿元和12.05亿元,明显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

另外,长春高新上半年的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3.71%至5.51亿元,在所有费用类别中增幅最大。对此,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金赛药业新BU(业务单元)管理架构的调整及子公司的设立、部分销售人员职责变化等,相关费用在管理费用核算所致。

国外销售增267.78%

近几年,长春高新股价长期处于下跌趋势。根据长春高新5月29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在100则问题中,近1/5的提问者对公司股价低迷有明显意见,其中有的提议公司注销回购股票提振市场信心,也有投资者直言“持有这几年,股价越跌越深,直接把陪公司一起发展的信念击穿”。

伴随市场质疑,长春高新一直在推广新产品。根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金赛药业的产品分类从往年的四种增加到六种,分别是生长激素及相关产品、女性健康相关产品、肿瘤相关产品、营养品相关产品、皮科医美相关产品、其他儿科综合及成人内分泌相关产品。

长春高新表示,金赛药业加快推进生长激素在辅助生殖及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等领域的应用,加强营养品、促卵泡激素等销售推广力度,儿科综合、女性健康、成人内分泌、皮科医美、体重管理等业务相关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另外,长春高新加快推进国际市场生长激素等产品销售工作,国外地区实现销售收入8523.80万元,同比增长267.78%。

研发方面,长春高新披露了24个主要研发项目,其中10项为重点在研项目。从研发进度看,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部分适应症)、注射用金纳单抗(粉剂)(部分适应症)、重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已处于NDA受理阶段,亮丙瑞林注射乳剂、金妥昔单抗注射液处于Ⅲ期临床试验,EG017、GS1-144片、GenSci098注射液和全人源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A82/B86注射液组合制剂则处于其他阶段。

而在5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长春高新方面曾表示,公司注射用金纳单抗、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产品上市申请相继获得受理。同时,小儿黄金颗粒、亮丙瑞林注射乳剂、金妥昔单抗注射液等产品及长效生长激素新适应症等相关工作持续推进中。预计2025年至2026年相关产品将陆续获批上市销售。

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长春高新董秘办,截至发稿未获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