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完成第28月昼工作,确认异常石块来源

(嫦娥四号巡视路径图,图片源自中国深月与深空探测网)

据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3月21日2时和3月20日17时09分结束第28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生存了808个地球日,本月昼期间月球车行驶约30米,累计行驶里程682.77米。

由于广泛的微观到宏观的撞击和昼夜温度循环,月球表面大部分裸露的岩石在几百万年内变成了小碎片和尘埃,使表面被一种称为雷格岩的土壤覆盖,颜色和质地相对均匀。“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远侧冯·卡尔曼环形山的探测过程中,发现了反照率高于周围表面的岩石碎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其进行了光谱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asearch:Planets》上。

(反射率较亮的撞击坑,图片源自中国深月与深空探测网)

该研究基于原位光谱分析和地质学方面的考虑,对异常岩石碎片的来源、位置和组成进行了研究。两块岩石碎片的光谱信号显示,低钙辉石明显占主导地位,而高钙相则是充填冯·卡尔曼陨石坑的玄武岩的特征。根据光谱学的考虑,这表明这些喷出物碎片来自于异次元,最可能的来源是来自于古老的芬森撞击坑。

研究认为,这些岩石碎片可能有一段曲折的历史。这些石块由芬森撞击坑溅射过来后原本埋藏在月壤之中,后期由于织女撞击坑溅射物的撞击挖掘作用而暴露在月表。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9/2020JE00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