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军为何能以弱胜强歼灭赵军40万?兵马俑坑揭示真相
长平之战是先秦历史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司马迁的《史记》对长平之战多有描述。
公元前262年,秦军开始进攻上党地区。秦军出动一支侦察部队,在空仓岭侦察赵军。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军依托坚固的防线和秦军对峙。但由于赵军的长期固守待援消耗大量的粮食,赵王直接让赵括换上了廉颇坚守防线。
白起佯装后撤,把赵军的主力部队吸引到丹西。两支秦军机动部队直接出动,切断了赵军的退路。其中一支25000人的秦军突然出现在长城防线的背后,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无法突围,逐渐弹尽粮绝。赵军强行突围4到5次,但都被秦军射杀。最终,白起歼灭赵军40万人。
上图_ 长平之战决战图
然而,长平之战赵军被包围的46天里,赵军和秦军拼杀的细节,《史记》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具体来说,秦军和赵军的兵力大体相当,都是40多万人。赵军此前有名将廉颇率领,有三道防线的支持,防御阵线固若金汤。
秦军在长平之战中面对防御坚固的赵军并未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这使得秦军消灭赵军的长平之战带有“以弱胜强”的特点。而秦军是如何能“以弱胜强”围困赵军46天,最终成功击败赵军,这个细节也许能在兵马俑里面寻找答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的情况反映了秦军接受阅兵时候的阵型,如何结合史料记载,将史料和兵马俑的情况做详细的研究,就能发现秦军作战的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上图_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兵马俑的秘密
兵马俑的俑坑以秦帝国咸阳卫戍部队为原型打造的,相对完整的还原了秦军作战时排兵布阵的战术和其他特点。
其中重点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一号坑,有步兵和战车兵俑6000多个,战车30多辆。
影视剧当中经常看到秦军发射弩箭就像下雨一样向敌军射击。但这个其实是一种历史的误解。。
不可否认,秦军对于弩箭的训练是非常重视的,秦军士兵弩训练不到位的,不光士兵受罚,军官也得受罚。但由于秦弩没有弩廓,秦弩的可靠性还得进一步提升。秦军也就不会把弩作为进攻战的唯一作战主力武器。
那秦军还有那些用于实战的兵器?史书记载秦军作战“犯白刃,蹈炉灰,断死于前者皆是也”。那说明,秦军作战是重视白刃格斗的。一号坑当中出土了4米长的铍和3米上的戟。铍相当于短剑的加长型,适合劈砍。铍为六面体,前锐后宽,刃口直线前收杀伤力十足。戟属于长矛更加锋利的加长型武器,用于战场的刺杀作战。
上图_ 戈矛合体的戟
仔细观察一号俑坑就会发现,一号俑坑的阵型分成前锋、本阵、两翼阵型和后卫阵型。这些士兵大都为手持弩的士兵。
前锋阵型的后面是本阵,三十八列纵队。本阵的士兵里面,少数人拿着弩,多数人为拿着铍戟的重装步兵。
两翼方阵,为单独警戒部队。每个方阵有170名士兵。后面的后卫方阵有204人,分成三排,每排68人。
两翼方阵和后卫方阵都是手持铍戟的重装步兵。
秦军和敌军在战场上遭遇,秦军刚开始以轻装步兵分散开来,用手中的弩箭杀伤部分敌军,对敌军构成扰乱的态势。重装步兵迅速变更阵型,压缩纵深,做好战斗准备,手持铍处于待命状态。一旦下达开战命令,秦军的重装步兵手持铍和戟就能展开白刃冲锋,和敌军近距离的肉搏拼杀。那么,通过轻装弩兵的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一定的打击,秦军重装步兵就能进入敌军阵型,相对轻松的和敌军打肉搏战。
上图_ 刚出土时,身穿皮甲的的秦兵马俑
除了进攻武器和战法到位,秦军的防护做的相当不错。
秦军防护分成前甲(保护胸口和腹部)、后甲(保护背部)、披膊(保护肩部)、盆领(保护脖子),还有保护手臂和手的铠甲。秦军的铠甲根据兵种的需要,分成不同类型,比如步兵铠甲重点保护前胸、后背和脖子,重点打造前后甲和披膊、盆领。车兵的脖子和胳膊、手容易被攻击,重点打造胳膊和手的铠甲,以及盆领。
秦军铠甲为皮甲,相较于青铜铠甲,皮甲强度更高,能提供更好的防护。曾侯乙墓出动的皮甲就能证明,春秋战国时代的皮甲制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上图_ 秦弩
结合兵马俑一号坑阵型的介绍和数据,以及秦军武器和防护的介绍,我们已经基本还原了秦军作战的基本阵型。但这并不是秦军作战阵型的全部,还有二号坑、三号坑和四号坑的秦军。
二号坑所展示的军阵分成4个方阵。
1方阵是弩兵,有160个跪地射击的弩兵和172个站着射击的弩兵。
2方阵是战车阵型,有战车64乘,每个车有秦军士兵3人。
3方阵是步兵、骑兵和战车的混合编组,有战车19辆,264个步兵和8个骑兵。
4方阵是战车和骑兵的混合编组,有战车6辆,108个骑兵。
上图_ 秦鞍马骑兵俑
二号坑的秦军为步兵和骑兵、战车兵的混合部队。属于兵法上的“奇兵”范畴。在战时能承担独立的作战任务,比如独立的进攻或者是侦察袭扰任务。如果双方陷入僵持则可以在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展开打击,犹如一把匕首直接插入敌人的胸膛。
三号坑为指挥官所在的位置。
四号坑没有完工,但其位置在三号坑和二号坑之间,很可能是一支步兵、骑兵和战车兵混合的作战方阵。(以上数据和阵型资料来自于《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一书)
上图_ 兵马俑 战车
兵马俑和长平之战
从兵马俑坑的布阵上看,秦军的一号坑步兵方阵是作战的主力,分成轻装弓弩兵和重装铍戟兵和敌人拼杀。
而二号坑和四号坑的联合作战部队——步兵、骑兵和战车兵混合的作战方阵从敌人的两侧和后方迅速插入,直接包围敌军。
那么这样一来,秦军作战的细节就变得相当清楚了。
上图_ 长平之战遗址 山西晋城高平市永录乡
在长平之战中,赵军陷入到了秦军步兵、骑兵和战车兵的“混合大杂烩”中,秦军以主力对攻赵军主力,首先以弩兵发射弩箭,不断地袭扰和杀伤赵军的有生力量。
与此同时,秦军两支步兵、骑兵和战车兵组成的混合军团兵分两路,在长城防线附近地区切断了赵军的退路和粮道。秦军重装步兵手持铍和戟,向粮道被切断,缺少粮食的赵军展开猛烈的肉搏战。赵军士兵缺少粮食,无法有效阻击秦军的肉搏。
一部分突围的赵军遭到了秦军“奇兵”,也就是二号坑当中秦军多兵种混合作战兵团的猛烈阻击,无法突围。就这样,40万赵军在秦军步骑车的混合战术打击下付损失惨重,成就了秦军的赫赫战功。
作者:孙毅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帝国强军•中国古代八大古战精锐》 指文烽火工作室 吉林文史出版社
[2]《国家人文历史》 2022年1月上 《史记阅读攻略》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