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祥院士: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加快网络和数据安全实验室建设

网络和数据安全实验室建设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促进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强化攻防对抗、探索新技术应用及提升安全可信实验效率,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为智能城市提供坚实的安全支撑,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

7月31日,在河北雄安举行的2024雄安新区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洽谈对接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发表了题为“构建安全可信网络新生态,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沈院士的发言深刻阐述了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安全可信网络生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特别强调了建设网络和数据安全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什么叫网络安全产业,是什么东西?产什么?怎么产?怎么形成新质生产力?”

沈昌祥院士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新型产业、新布局、新产业链和新的产业体系,并要求提高这些体系的安全水平,保证自主可控、安全可控。

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其核心要素是数据。随着数据形式的不断演进,从数值计算到数据工程,再到当前的数字社会阶段,数据已成为新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推动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的深入发展。然而,随着大数据的集中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沈昌祥院士列举了“WannaCry”勒索病毒、台积电遭受攻击、Colonial Pipeline供油网络瘫痪等典型案例,强调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数字经济主动免疫保障体系

针对当前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沈昌祥院士提出了构建数字经济主动免疫保障体系的解决方案。他强调,网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为此,他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体系,即:一种新模式——计算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二重体系结构——计算部件+防护部件;三重防护框架——系统工程;四要素可信动态访问控制;五环节全程管控——技管并重;六不防护效果。这一系列措施旨在从源头上降低网络空间的脆弱性,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数字经济的安全可信发展。

打造安全可信产业生态

在打造安全可信产业生态方面,沈昌祥院士介绍了可信计算3.0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他指出,可信计算源于中国自主创新,经过长期军民融合攻关应用,已形成了完备的可信计算产品链。等保2.0新标准将可信计算3.0作为核心要求,为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国家电网电力调度系统为生动案例,该系统通过全面引入可信计算技术,成功实现了软硬件的国产化替代,不仅显著增强了抵御各类复杂网络攻击的能力,还确保了电力调度系统在高风险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彰显了可信计算在保障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网络和数据安全实验室建设

沈院士还特别强调了实验室建设在推动网络安全能力跃升与技术革新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网络与数据安全实验室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更是高端安全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强化实验室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安全研究与实战应用的深度融合,加速网络安全技术的迭代升级,为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沈院士呼吁各方携手合作,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推动安全可信网络新生态的构建。

会上,沈院士对部分企业在网络安全防护上仍固守传统、缺乏前瞻性的现状提出了中肯批评。他呼吁企业界应勇于跳出传统思维框架,敢于拥抱包括可信计算在内的前沿技术,积极构建主动防御、动态适应的网络安全新体系。他坚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确保数字世界的稳定繁荣,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铺设一条坚实可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