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生院士:行业大模型算力需求仅为通用大模型千分之一,医疗AI大有可为

陈润生院士:大模型及其思考(来源:本站科技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2024本站未来大会》专题报道

12月14-15日,"2024本站未来大会"在杭州举行,主题为“看智能,见未来”。本次大会由本站公司主办,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杭州市商务局、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指导。大会包括人工智能论坛、智能汽车论坛、出海论坛等,众多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和行业精英人士汇聚,分享当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趋势,智能汽车未来和中国企业出海方法论,在思想碰撞中捕捉全新的时代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发表演讲,演讲主题是《大模型及其思考》。陈润生在“本站未来大会”上表示,2024年诺贝尔奖罕见地将物理奖和化学奖都授予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凸显了该领域的重要性。他强调,大模型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在多模态数据融合方面,能够整合电子病历、影像数据、基因组数据等复杂信息,这对于理论生物学家来说是一个难题,但大模型的出现提供了解决方案。他提到,大模型能够助力肿瘤影像、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并且能够整合中医的望闻问切数据,验证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

陈润生还提到,尽管大模型需要大量算力和资源,但专业行业大模型的需求可以减少到普世大模型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使得生物医药大模型成为可能。他透露,他们团队构建的生物医药大模型名为“灵枢”,即将与公众见面。此外,大模型的出现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的讨论,以及硅基智能体是否会超过碳基人类个体的数量,这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是深远的。

陈润生还提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在科学领域引起震动,也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思考和应对。例如,欧洲出台了《人工智能法案》,全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人工智能发展制定了法规。他认为,当前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引导人工智能体进行原始创新工作,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与非编码RNA研究结合起来,开启生物领域的新原始创新。他强调,尽管人工智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理论基础仍需从基础上进行思考,当前的神经网络模型仍然是不透明的、不可解释的。

最后,陈润生用一张生理学家的试验结果图结束了报告,展示了儿童脑神经结构的时空复杂度随知识增长而增加,这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复杂系统相比较,引发了关于碳基和硅基智能体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