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季以文字续棒球梦
陈尚季(右)期待更多人透过小说看见棒球文化里的每个生态。(新经典文化提供)
《断棒:陈尚季短篇小说集》里八个故事都带着些缅怀的怅然。(新经典文化提供)
棒球在台湾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1970年代更进入三级棒球狂飙时期,尽管今年巴黎奥运并没有棒球项目,甫落幕的2024中职月星赛被形容为「所有人过去的一切总和」,带球迷走入时光隧道。从小打棒球,大学时因伤而结束棒球选手梦的陈尚季,转身以文字续梦,以写作者身分「在小说里建造一座球场」。
曾患投球失忆症
「今年的奥运没有棒球倒也没有特别失落,下一届洛杉矶奥运就回来了。」曾打过丰田国小少棒队、丰原高中棒球队以及国立东华大学棒球队,陈尚季深知台湾运动员养成所面对的压力。刘大任曾在《强悍而美丽》中说台湾的运动文化,在潜意识里把国际体育竞赛视为洗雪国耻,体育活动不是生活必须品而更像是妆点门面的生活点缀。陈尚季的父母都是空手道国手,「他们教育我的方式就是会认为如果你没有办法达到一定的目标,一定是你不够努力,不应有任何的借口。」
陈尚季以棒球为主题完成的小说集《断棒》,后记〈在小说里建造一座球场〉谈及自己曾患「投球失忆症」,他直言,「即使是教练要你练习了千百遍的东西,在场上也是会因为某些紧张或是顾虑而做不到,好像无法接受运动员犯错这件事。」11岁时的投球失忆症,本以为这么多年过去已不复存在,「那个问题好像很久没有复发,感觉它好像没事了,上礼拜比赛发现好像它还在,就有点五味杂陈。」
透过咨商,陈尚季明白「投球失忆症」是焦虑所引起,要试着放过自己,但随之而来的受伤,仍让他一度放弃;研究所时重新回到球场,并在求学的最后3年以指导者身分待在球队,旁观的距离让他更有感「一场球赛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因此在《断棒》的八个故事中,他从球员、教练、球探乃至球队吉祥物、台湾棒球手套工业等不同切面,形塑台湾棒球及棒球史。
八个故事缅怀青春
八个故事,都带着些缅怀的怅然,陈尚季说,「其实棒球迷都会缅怀某一段自己曾经看球的青春」;每一分眷恋,也是他作为球员的惆怅。「以我最近的比赛为例,准备了半个月很希望表现好,但其实很多无法控制的,譬如天气、跟队友的默契等,2场比赛6个打席,我只有2个安打,那等于有4个失败!」在书写小说时,他总希望在结尾或转折处表达「即便有挫折但还是渴求,对结果有挣扎的力量」,借着小说弥补和修复内在「必须做点什么」的遗憾。
场上与压力对抗,场外亦有人情与现实的挣扎,陈尚季以〈白头鹰〉写球队吉祥物,他说:「一直对吉祥物不能被发现真实身分很好奇,吉祥物这个角色的设定就很像小说,也很像运动员,心情糟也不能表现出来,负伤上场也不能让对手看出来。」〈最后的太阳〉他投注自己对台湾自制棒球手套品牌「双塔」的情感,描述手套工厂由盛而衰,随着日本品牌抢占市场,如今这个台湾品牌已然「有钱也买不到」。
常有人检讨台湾棒球在国际赛事上,少棒往往取得好成绩,但却是每况愈下。许多网友指出「整个环境发展出问题」,「台湾太早硬操长大坏了」。陈尚季也有感地说:「台湾的运动员是被骂大的,做不好就是骂,渐渐消磨了乐趣。另一方面我们的训练太仰赖教练指挥,太少让运动员思考。」
向前辈运动员致敬
作家吴明益在推荐序中也提及,台湾的棒球文化和美日棒球的精神文化不同,尤其对美国人而言,棒球是父与子的运动,是假日时在家门口草地上接传球的父子对话和交流,然而陈尚季作为运动员,且是前任国家代表之子,对于想争一口气,却总是在巨大阴影下,被期待更好的自己,而有着难以跨越的挫折感与沮丧。
陈尚季借着〈断棒〉、〈最好的投手丘〉向有过辉煌历史的前辈运动员致敬,风华过后多半低调沉默的运动员特性,也让陈尚季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不太讲过去的事,我还是后来去查报章杂志才知道他们多厉害。」借着故事,仿佛也和父亲以及自己过去的运动训练生涯和解、对话。「虽然也不敢说想营造新的棒球文化」,但陈尚季期待更多人看见棒球文化中的每个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