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全国第一!2024年北京多项基础设施升级

人民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池梦蕊)12月24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召开2024年北京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发展成效发布会。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基础处副处长韩飞表示,今年,北京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聚焦城市建设热点问题,大力推进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发展,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一年来,通过坚持系统思维、融合推进,在政策谋划与项目推进、领域发展与区域提升、强身筑基与改革创新等方面协同发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效。

区域联系更紧密

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北京市在交通与生态领域持续深耕,推动区域联系更加紧密。

在交通方面,北京“双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获批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及地区航点数量增至120余个,周均航班量达1065班,新增、复飞、加密多条国际航线航班,洲际联通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扎实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顺利完工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前往大兴机场增添新通道;京津城际铁路亦庄火车站恢复客运业务,提升了环京通勤服务能力。京蔚高速(国道 109 新线高速公路)北京段即将全线通车,将缓解北京西部交通拥堵,提升区域安全韧性。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基本完工,缝合城市空间,优化交通服务。厂通路的建成通车,更是让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大厂县之间的车程缩短半小时,通车两个多月来,日平均通行量达 1.1 万辆次,区域互联互通更为便捷。

生态环境改善同样成果丰硕。潮白河城市副中心段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将增强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保障水平。官厅水库启动建库以来最大规模清淤试点工程,计划清理腾挪出1100余万立方米淤积库容,提升调蓄能力,减轻底泥污染。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先行启动区建设工程(森林课堂片区)开启,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绿色名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样板工程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验基地。

市民出行更便捷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升级

北京市持续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交通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

轨道交通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开工,为西南部地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地铁3号线一期(东四十条-东坝北)、12号线(四季青桥-东坝北)开通,昌平线南延一期全部贯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位居全国第一。这些线路的开通连通多条南北向轨道交通线路,补充中心城区东西向廊道,为多个区域提供便利交通选择,实现北京七大火车站和两座机场地铁服务全覆盖。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不断完善。丰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完工,朝阳站交通枢纽随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同步启用,旅客可在枢纽内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接驳换乘。城市副中心站、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城市路网进一步织补加密。运河东大街人民大学段建成通车,为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提供保障。春明路开工建设,这条17.3公里的南北大动脉将串联多条进出京通道,完善城市副中心骨干路网,加强区域交通联系。同时,城市副中心潞邑西路、平谷区台城路南延、顺义区裕安路等城市道路启动实施,织密重点区域路网,提升出行和运输效率。

交通设施便利度显著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工程启动,统筹考虑慢行系统、城市道路、公交线网等重要因素,推动构建连续、安全、快捷、舒适的城市副中心步行及骑行慢行系统,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引导绿色低碳出行。落实《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设施,通过挖潜新增和错时共享增加停车供给,缓解停车难题。

城市运行更安全

韧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

北京市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加强防灾减灾与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防洪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汛前“一年恢复重建”水务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城市防洪能力在恢复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三年功能提升”水务项目全部开工,建成后将改善永定河、北远河、拒马河等骨干河道堤防和行洪能力。同时,推进核心区供水管线消隐改造、城市副中心雨污合流管网改造二期等项目,提升城市生命线韧性。

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积极开展南水北调市内后续配套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将南水北调城市副中心供水工程纳入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清单。有序推进温泉水厂建设,预计2025年具备通水试运行条件,将提升中心城区供水能力。生态补水成效显著,地下水储水量较2015年增加70亿立方米,有水河流累计增加26条,五大河流连续4年贯通入海。

生态环境更美丽

花园城市建设高品质推进

今年,北京市印发全国首个花园城市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多项试点示范项目,让生态环境更加美丽。

打造副中心创新发展轴。启动实施六环高线公园项目,将东六环地上道路改造为近乎零碳排放的公共活力空间,集文化、体育、休闲、展览和商业于一体,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休闲运动场所。

拓展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基本实现万亩绿地景观,重现“南囿秋风”历史风貌,成为首都南部的生态“绿肺”和市民休闲乐园。温榆河公园二期朝阳段、顺义段、昌平段同步加快建设,秉持花园城市理念,打造蓝绿交织、林水相依的生态涵养空间。

优化高品质城市滨水空间。建成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实施永定河引水渠(海淀段)、清河滨水空间工程,通过增设设施、打通节点、提升绿化等举措,形成成环成网的滨水慢行系统,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乐、宜游。

增补市民身边绿色休闲空间。昌平区回龙观生态休闲公园、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正式开放,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新增绿道500公里,环二环80公里绿道全线贯通。结合造林绿化任务,新建通州区宋庄文化创意公园(一期)、海淀区田村城市休闲公园、丰台区康馨城市森林公园等公园绿地,新增公园绿地近130公顷,让市民就近享受绿色。

服务管理更智能

科技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围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北京市不断拓展覆盖范围,丰富应用场景,提升基础设施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领跑全国。北京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之一,示范区跻身国内头部行列,不断输出“北京经验”。

示范区覆盖范围积极拓展。年内完成3.0阶段建设,实现600平方公里覆盖,并同步推动4.0阶段前期工作,持续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迭代升级。

应用场景持续丰富。张家湾设计小镇、运河东大街等约200处重点路口已实现小时级准动态优化,年内将实现分钟级动态优化。火车站、机场场景陆续开放,大兴机场商业化运行平稳,示范区到北京南站安全测试里程超4万公里。自动驾驶车辆种类不断拓展,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无人化小巴接驳服务超4万人次。

2025年,北京市将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障提升首都安全、优化改善环境品质等方面,加快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首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