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风场成杀手!酿鲸豚搁浅倍增 保育员见「听骨碎裂遗体」心痛
鲸豚搁浅数量于离岸工程开展后不断增加,学者皆认为数量暴增与离岸风电工程有关。(图/报系资料照)
蔡英文政府自上任以来大力推广绿能,蔡总统5月还到苗栗后龙参加海能离岸风场启用典礼,更骄傲宣布今年会有4个风场陆续完工,但在剪彩风光背后,中华鲸豚协会却惊觉鲸豚搁浅数量于离岸工程开展后不断增加,更见到有耳膜遭震碎的鲸豚遗体被冲上岸,希望政府能多方面保护生态,别让海中精灵成为经济牺牲者。
「有学者说离岸工程没有影响,鲸豚搁浅只是随机事件,但数字摊开来就很明显啊。」中华鲸豚协会秘书长曾钲琮表示,苗栗和彰化为风电重镇,2015年发展风电以前,苗栗一年平均搁浅6只鲸豚,彰化则是年平均1.5只,而在开始环评及离岸风场建设后,数字不断暴增。
根据统计,苗栗离岸风场于2019年建设,当年苗栗搁浅鲸豚搁浅数量即高达13只,暴增了83%(以2015为分界点,前后7年的平均搁浅量计算),而彰化搁浅量近7年的平均数字更是过去的233%,离岸风场业者口口声声说会降低影响、保护生态,信誓旦旦的保证却沦为口头支票。
苗栗与彰化的鲸豚搁浅量近年来暴增,学者皆认为与离岸风电工程有关。(图/中华鲸豚协会提供)
「像是风场就要在这边盖,所以任何环评流程都变得只是流程。」曾钲琮表示,为了监测风场选址的海域是否有鲸豚出现,环评原本规定鲸豚水下声学监测应该连续搜集14天数据,但有业者反应监测仪器遗失,环保署竟大发慈悲,允许补充24小时的水下声学监测即可,用24小时取代14天监测结果,也失去原先观察的代表性。
此外,鲸豚仰赖听力来指引方向和沟通,而离岸风场建造的噪音严重影响鲸豚身心健康,中华白海豚「暂时性听力损伤」阈值为160分贝,环评规定水下噪音阈值不得超过160分贝,此规定忽略了抗噪能力弱的一级濒危物种「露脊鼠海豚」及「瓶鼻海豚」,环保署却容许施工过程中「偶有」超标,超标阈值甚至高达190分贝,等同现行环评审查仍将鲸豚暴露听力损伤风险中。
曾钲琮说,业者曾保证在动工前会先「缓启动」,等同是打第一下,通知附近鲸豚「逃跑」,但离岸工程噪音最远能传播到10公里外,在噪音的干扰下,鲸豚一定会想「逃命」,逃离的方向不是往外海就是靠内陆,而许多鲸豚游不到外海,且目前海域多为数个风场同时施工,鲸豚见往外逃生路艰困,最终只能在近岸搁浅或是遭渔民捕捉,当中更有些鲸豚遗体被发现时听骨碎裂,让救援人员无比心痛。
中华鲸豚协会长年协助搁浅的鲸豚与海龟,目睹多次海洋生物困境却有心无力加以改善。(图/周志龙摄)
立法委员陈椒华曾召开公听会讨论离岸工程噪音对鲸豚的影响,台湾大学工程科学及海洋工程学研究所博士、台湾白海豚顾问小组顾问湛翔智在会中表示,联合国、欧盟、国际海事组织等均已制定水下噪音防治法案,降低人为水下噪音破坏海洋生态,台湾正在发展离岸风电,风电工作船舶对水下生物生存造成威胁,应将水下噪音纳入《海洋污染防治法》修法范围,进一步订定细则,才能有效管理水下噪音污染排放问题。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