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29亿 北渔拚营收 增建批发市场

台北渔产运销公司14日指出,渔业资源匮乏,渔产交易量下滑,规画鱼类批发市场增建6至8楼经营副业,提升业绩。(蔡佩珈摄)

第一果菜及鱼类批发市场预计2029年完工,台北市市场处欲增编29亿元增建鱼类批发市场6楼至8楼,让台北渔产运销公司打造文创商圈、伴手礼商店、观赏鱼区、特色餐厅及海洋生态教室等副业辅助本业经营,但议员担忧招商不顺恐沦蚊子馆,议会财建委员会14日审查后,要求渔产公司月底前提出报告再审。

市场处昨赴议会报告,指鱼类批发市场规画增建6至8楼,6楼打造文创商圈、海洋生态教室、伴手礼商店、科技及手作体验区、观赏鱼区;7楼设置观赏鱼区及小型餐厅;8楼引进特色餐厅与中央厨房,引进品牌锁定大型餐饮集团。

市场处长陈庭辉说明,渔业资源匮乏,台北渔产运销公司愈来愈难经营,所以希望透过开展副业达成永续经营;渔产公司总经理施宜廷也表示,渔产交易量从2000年4万5000多吨,到2021年只剩2万多吨,把鱼类批发市场6至8楼用来发展精致渔业,粗估每年营收可达2000万元。

议员张文洁认为,8楼规画引进特色餐厅过于理想,如果大楼生意做不起来,大型或特色品牌餐厅不会来,担忧未来变成蚊子馆,盼渔产公司好好思考如何招商;议员颜若芳说,按照各楼层设计,最后大楼恐成四不像,看不出定位。

议员秦慧珠指出,6到8楼规画很有亮点,若能因此顺利转型,说不定渔产公司能再活起来,但必须想清楚每层楼分区细节、如何招商、每坪要创造多少利润,否则花费上亿元打造,结果每年只赚2000万元,要145年才能回收29亿元的建设经费。

秦慧珠强调,不少渔港申请补助转型观光渔港,结果招商不理想变蚊子馆,最后只好卖廉价伴手礼,沦为摊贩市场,她不希望渔产公司大楼也「摊贩化」,面临市场萎缩不是缩小规模就是以转型因应,但应先想清楚定位。

财建委员会审查后,要求渔产公司重新检讨扩充楼层多元化经营的规画,于30日前提交报告再审。

渔产公司董事长郑世维强调,公司不会放掉本业,仍以批发零售与共同运销为主,但必须创造附加产业收入,经进一步评估,6到8楼的规画能创造每年近5000万元收益,以建筑耐用年限至少60年计算,可回收30亿元以上,尤其台北捷运万大线2027年通车后,带来人潮创造的观光效益可望提升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