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融美育于医教,育仁心向未来
近日,川北医学院以《本草纲目》为题材的原创医学舞台剧《一千八佰九十二味》,在四川省第三届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演活动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及最佳表演奖。这是该赛事中唯一一个由医学类高校报送并荣获一等奖的作品,也是川北医学院在医学生美育探索中的一次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新医科’建设要求,立足医学生培养,以‘立大德、树大医、成大美’为目标,深入探索将美育融入医学教育的有效路径。”川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美育项目组负责人黄平介绍,学校通过丰富美育内容、完善美育课程、拓展美育实践,实现了美育对医学生的全方位浸润。
“大医精神+五美”:丰富美育内容
“剪窗花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窗花,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川北医学院组织留校留学生开展了“包饺子迎新春”活动。黄平不仅为留学生们讲解了中国饺子的文化内涵,还带领大家一起剪窗花,多角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黄平表示,医学生美育应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能仅限于此,还需聚焦医学生培养,绘制以“大医精神”为核心的“五美”图谱,丰富美育内容,涵养医学生情操。
何为“大医精神”?黄平解释,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传统医德文化精神、白求恩精神、红医精神、抗疫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都是“大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医学生培养的根基,也是医学生精神塑造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川北医学院将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职业美、科学美纳入美育内容范畴,开展“五美”教学与实践。
“原创+课程美育”:完善美育课程
“何为美?让人感官愉悦、心生美好的是美,让人心底触动、感动共情的是美。那么,何为医学之美?崇高的医德、高超的医技、温暖的话语、大爱的情怀,都彰显着医者仁心的科学与人文相叠加的美。”在《“医”心向美——医学生美育》课堂上,川北医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王帅亭子为学生们这样诠释医学之美。
《“医”心向美——医学生美育》是川北医学院原创的美育课程,授课团队包括美学专业教师、临床医学专家和基础医学教授。课程内容涵盖生命教育、情绪管理、医患关系美学、医学伦理、精湛技术、创新思维等,帮助医学生感受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职业美、科学美。“原来缝针线也能打出如此漂亮的结!”“原来好好讲话也是一门艺术,一句关心的话可能就能避免一场纠纷!”“通过老师们的讲解,我才发现医学中的美无处不在。”刚刚上完选修课的临床医学系2023级学生们聚在一起,兴奋地分享着课堂收获。
王帅亭子介绍,川北医学院搭建了专业美育课程群,除《“医”心向美——医学生美育》外,还开设了《医德文化传承与创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医德文化解读》等课程,并出版了3部中英文教材和1部课后读本。同时,川北医学院还拓展了多门专业课程的美育内容,汇编了护理学类、《传染病学》等课程的美育教学案例集,形成了丰富的课程美育案例库。
“第二+第三课堂”:拓展美育实践
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川北医学院进一步拓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举办了一系列“医学+美育”特色活动。例如,开展解剖绘图大赛、病理美图大赛等“以赛见美”赛事,举办“最美大学生”“最美临床人”等“以评促美”评选活动,推出《12病区》《生命的感动》等“以创悟美”原创医学题材艺术作品展演,并创建了以朋辈美育为特色的“缤纷课程”。
“舞蹈是我的业余爱好,没想到在医学校园里我能当上‘舞蹈小老师’。”精神卫生学院2023级学生徐蕴琦是“缤纷课程”零基础街舞教学的“小老师”。她表示,舞蹈不仅丰富了她的医学生活,也成为她解压的法宝,带领同学们一起跳舞让她成就感满满,也更加自信。
此外,川北医学院还构建了“导医-辅医-支医”三阶递进的专业美育实践模式,分层次、分阶段让医学生早临床、早实践,在近距离接触医学专家、对话患者中感受医学之美。川北医学院还培育了多个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项目,如“携‘艾’同行”“护齿万人行”等“一院一精品”大爱美育实践,以及“送美上高原”等乡村美育实践,并与之江小学等学校共建美育实践基地。
“在与医生、患者的接触中,我更加坚定了学医初心,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医学之美。每一次与患者的交流,每一次目睹医生们救死扶伤的瞬间,都让我感受到医学不仅是科学的探索,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我要向前辈们学习,毕业后当一名心怀大爱、医术精湛的医生。”即将毕业的护理学院2021级学生马艺感慨道。
多元评价:形成教育教学闭环
为形成教育教学的闭环,川北医学院建立了主体多元、方式多元、运用多元的评价模式,自主开发了网络评价小程序,让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共同参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各类评奖评优活动中。
美育不仅丰富了医学生的生活,滋养了他们的心灵,也激发了他们的学医热情。近年来,川北医学院多部原创医学题材文艺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西部学校音乐周展演、四川省大学生音乐创新大赛等活动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多名学子荣获“最美大学生”等称号。用人单位对学校提供的见习、实习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普遍给予高度评价,校园里也涌现出公交车救人、列车救人、校园救人等感人事迹。(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