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浸式体验”到“主动讲述”——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实践探索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影响下,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自我”的不断确认,更需要来自“他者”的观察和讲述,以实现让中国了解世界和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双向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来华留学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复信来华留学生,鼓励他们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述看到的中国,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来华留学生长期在中国学习生活,对中国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
高校作为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圆梦的主战场。高校在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中应发挥教育支持、搭建平台、推动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等多方面的作用,以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能力和国际传播视野的来华留学生群体,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积极贡献。
探索“主动讲述”的实践尝试
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始终秉持“以优质的教育服务,向世界传播中医药,培养为医精诚的海外中医人”的使命,在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教育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沉浸式体验”为先导,让来华留学生认知中国,以“主动讲述”为目标,培养来华留学生对华友好的理念。学院始终注重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助力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坐落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内,馆藏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基于此,2021年11月,学院联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组建“中医药文化国际志愿者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基于自主报名,经过博物馆专业讲解员团队、文博专家和学院教师面试选拔后产生。首批成员共5人,分别来自日本、韩国、摩尔多瓦、匈牙利、南非5个国家。2023年3月,第二批宣讲团成立,5位成员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2个国家。
目前,团队成员正常参加中医药博物馆每月排班及日常外国团队接待任务。经过培训的宣讲团成员不仅可以用中文介绍中医药知识,也可以用自己的母语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讲述中医药文化故事,进一步推动世界对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中医药文化国际志愿者宣讲团”在外国团体参观博物馆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讲解理念和讲解方式更能适应外国人的理解方式,对博物馆讲解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2022年暑假,国际教育学院结合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推荐名单,遴选优秀中外大学生组成暑期实践团队,成员由来自中医学、中药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医学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的5名中国学生和5名来华留学生组成,摩尔多瓦籍留学生大礼物担任队长,并由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提供专业指导。活动前,学院专门组织召开师生共同参与的视频会议,在“头脑风暴”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并对实践团成员展开博物馆文物知识的专业培训和拍摄技巧指导,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优势、专业知识储备及新媒体运营技能的基础上,做好活动期间队员的分工,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实践团队成员的参与感。
活动期间,实践团队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了解上海的历史变迁及背后的文化底蕴,并学习讲解员介绍展品的方式。随后,在副研究馆员的指导下走访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并完成分组拍摄,经过整理文字材料与视频素材,完成了多语种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文物系列讲解视频。视频在国内外各视频平台播放,收到观众的良好反馈。
2023年暑假,在吸收上一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院和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组建了一支共12人的中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团员来自利比里亚、日本、马来西亚、也门、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及中国。本次活动以挖掘遵义城市亮点为主,贯穿城市精神、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人文瑰宝、饮食风俗、乡村振兴等内容,带领学生全方位、立体体验遵义的发展现状和人文魅力。实践团在遵义会议会址上了一堂红色体验课;在青杠坡村直观了解当地乡村振兴情况;参观土城古镇,领略遵义千年古镇风貌;在中国酒文化城开展现场教学,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在湄潭镇聆听茶文化知识讲解,走进茶园采摘,动手学习制茶;走访遵义的康养中心,了解当地的健康养老服务。活动充分发掘当地特色,并融入部分中医药、康养元素,内容设计注重体现互动式、体验式、开放式,为团员带来一次印象深刻、寓教于乐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和城市体验研学活动。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华留学生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认识,巩固了中医药相关知识,在“知行合一”中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适应在华生活,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学生知华友华的情感。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围绕遵义的乡村振兴、世界自然遗产、茶酒文化以及健康养老等主题制作多部视频作品,以“他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医药守正创新故事,同时体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社区建设特色,学院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举办“中外大学生讲好中医药故事”视频大赛,依托学生社区育人场所,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他们与中医药的故事,推动杏林学子更加了解中医、热爱中医,把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的故事讲好,让通向中华文明宝库的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两届活动共收到近40部视频作品,内容聚焦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经典理论、中医药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发展、中医药创新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中医药文物故事以及自己与中医药结缘的故事等。通过大赛,来华留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
中医药文化国际志愿者宣讲团成员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讲解文物
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实效
国际教育学院在近几年“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实效,不仅促进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和认同,也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推广。经过专业培训后的中医药文化国际志愿者宣讲团成员不仅可以用中文介绍中医药知识,也可以用自己的母语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讲述中医药故事,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在讲解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让外国民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后,学生组队拍摄和制作文化传播视频,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和体验。“中外大学生讲好中医药故事”视频大赛鼓励中外学生共同组队,在探讨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视频作品的质量和水平,这些做法对于中国文化的宣传推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发挥特长,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学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注重发挥学校专业特长,充分结合参与活动的中外大学生的专业,向受众讲好中医药故事。通过活动有效引导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医药经典,深度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促进来华留学生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同时,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从长期来看,经过一段时间体制机制日趋成熟的运作后,活动可以让每一位来华留学生成为“行走的中医药文化课堂”的“自觉讲述者”,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每次实践探索的主题几乎都围绕来华留学生所学习的中医药领域,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学生特长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更能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自信心,这对提升来华留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助力效果。
跨省组织活动,开拓校外资源。2023年的中外大学生实践活动以跨省联合组织的形式展开,有效拓展了学校的外部资源,让上海的留学生有机会去往中国的西部地区感受当地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学生一起前往其他城市体验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互动与合作,这大大提升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旅途中学生会面临诸多考验,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合作和适应能力的机会。这些都为来华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华学习生活、融入中国社会打下了基础。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驱动力,进一步提高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胜任力。“中外大学生讲好中医药故事”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活动通过视频方式用“真心、真情、真实”讲述中医药好故事,推动海内外更加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凝聚正能量。以中医药文化内涵为出发点,触摸中医药脉搏,感知中医药精髓,引导中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中医药精神素养,引导来华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内涵,读懂文化背后的故事,提升知华友华情感,号召中外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携手共谱中医药学华章。随着学院各类特色项目的深入开展,中外大学生将解锁更多中医药文化故事和中国故事,深度感受中国文化的浸润,通过中外青年的交流和探讨,通过思维和想法的碰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胜任力。
培养更多“中国故事”的主动讲述者
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故事和中国发展的亲历者,他们在中国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是最直观的,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是任何媒体宣传所不能替代的,作为留学生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更好地将特色做法传承发展。
立足红色基地,感知文化脉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指出,主动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这对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十分有益。发掘来华留学生长期学习生活所在地的特色历史和红色资源,可以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学院组织的暑期实践团队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遵义会议会址为出发点,触摸中国的红色脉搏,引导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来华留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对上海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与中国学生展开深度交流。以此为契机,激发来华留学生对我国红色基因的兴趣,通过寻访红色基地,带领来华留学生感悟中国精神,形成“中国学生讲述-来华留学生倾听-来华留学生主动传播”的路径。
整合文博资源,创新实践模式。国际教育学院始终注重来华留学生以专业学习为基点,以中医药博物馆、百草园等学校特色资源为实践平台,创新活动形式。国际志愿者宣讲团突破传统模式,团队成员不再经由导览了解文物,而是化身为文物讲解员,通过“参观文物-接受培训-查找资料-讲述故事”的活动脉络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帮助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文物的深层价值。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增强了活动的参与感,提高了成员积极性。来华留学生先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内心深处触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随后通过有效组织和设计,让来华留学生以自己最拿手、最舒服、最有效的方式“主动讲述”中华文化的表象和内涵,这种做法更容易让来华留学生群体及国外受众在潜移默化的“涓涓细流中”感受、了解甚至爱上中国文化。
丰富活动形式,打造品牌项目。暑期实践团队和“中外大学生讲好中医药故事”大赛充分吸取“中医药文化国际志愿者宣讲团”实践经验,加入视频拍摄环节,吸收中国学生加入,发掘青年群体的新媒体传播潜能,增进中外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拓展中外青年的社交圈层。视频拍摄制作过程涵盖中医药文博素材搜集、语言翻译、视频剪辑、文字润色等多个环节,由中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在实践中夯实中医药专业基础,在合作中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医药文化,达到学习知识与传播文化的双重目的。
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将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展开长期合作,每年为“中医药文化国际志愿者宣讲团”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品牌项目的打造,让这支队伍成为学校乃至上海市的特色留学生中华文化讲解团。(作者 陶伟 薛靖 疏玥 成琳就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文为2023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医药故事”的阻力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3KFW09]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10期)
作者:陶伟 薛靖 疏玥 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