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想闪退科创板看科创板IPO,获得何种启示?

酝酿数月、距离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仅一周时间,联想集团(00992.HK)就经历了从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到撤回申请,其撤回速度之快,令外界一片哗然。事实上,今年以来,终止科创板IPO申请的企业不在少数,其中不乏云知声、锐芯微等在一级市场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企业,联想止步科创板IPO只是一个缩影。在新监管时代下,类似这样的科技企业,舆论风险点还有哪些?企业可从联想案例中,获得何种启示?

联想止步科创板IPO 科创属性不足成关键

2021年9月30日,港股上市的联想集团向上交所递交登陆科创板的招股书获受理。10月8日,上交所公告,联想集团和保荐人中金公司分别向上交所递交了申请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公司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10月10日,联想集团发布公告称撤回科创板上市,是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度,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过期失效。同时,也是审慎考虑最新发行上市等资本市场相关情况后作出的决定,不会对集团财务造成不利影响。

10月11日,联想集团H股一度大跌超17%,市值跌破900亿港元。该新闻报道内容被国内各大新闻媒体报道转载,“联想折戟科创板”话题热度迅速攀升。在监测期内,新闻媒体是事件话题的传播主力,发布的报道总量为23615篇,占总报道量的75%;社交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报道数量约为7421篇,占比23%。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在经历以往几次负面舆情事件后,联想的社会声誉一降再降。据统计,联想不是今年来唯一终止科创板IPO的,但它却是产生负面舆论较多的一个。相关话题下,报道的情绪表达以中立为主,达67%;负面情绪其次,占比23%。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通过统计及分析媒体报道热词发现,新闻媒体对联想折戟科创板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联想的企业发展、IPO史,包括财务状况等经营数据,以及对科创属性不足、研发投入低及高管薪酬水平过高等方面的延伸解读。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舆论聚焦之一,核心技术和科创属性过低

科创板日报:对比思考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这一定位,联想集团借已有市场优势,以占比不高的业务为切入口,在营收、研发人员、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等方面的科创属性要求上,处处降低身格来挤入市场究竟是否合适,也是有待国内资本市场及监管层博弈、研究的内容。

金融投资报:联想集团各项指标都满足了“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一”的要求,然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研发支出低于同行水平,更远低于科创板企业的平均水平。不仅研发支出偏低,联想集团在发明专利上的含金量也很低。此外,联想集团本身业务模式的创新程度也颇受质疑。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近九成收入来源于智能设备业务,但该业务的科技含量并不高。

雷锋网:多位投资领域人士表示,如果这么低的研发比例的企业提交科创板申请,基本上是肯定要被否的;也就是说,这样的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那么科创板就没有任何 “威信” 可言了。

舆论聚焦之二,高管巨额薪酬是否合理

金融投资报:一边是负债高企,另一边却是公司高管每年领取巨额薪资。招股书显示,2020年,联想集团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领取的税前薪酬合计达到9.34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超过11%。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联想集团共有9名董事、13名高管、7名核心技术人员,据此测算,上述人员平均年薪水平超过3220万元。

雷锋网:联想高管的工资过高,尤其是股权薪酬都集中在了高管层面,这会让公司的中下层员工心里不平衡,容易导致不良的企业风气。联想高管的薪酬过高,鲜明对比之下,给第二大股东-中国科学院的分红过少,这作为上市公司来说,这是比较畸形的。

时间财经: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联想集团的贸工技模式屡屡被国人诟病,IPO既是试金石,又是照妖镜,十年贸工无人问,一举IPO天下知,投资人不仅穷追联想集团股权关系,还对管理层薪资深挖,让联想集团管理层的“种种劣迹现形”,市场本身更是认定了联想的贸工技的“伪科创”,投资参与热情越低,监管也无法通过,终止状态说明监管层已经不给联想任何机会。

“终止审核”成科创板高频词 企业舆情风险持续上升

时至今日,联想集团不仅在自身发展道路上遇到了困境,当下还面临着舆论之困,此番冲击A股科创板已成一场空。但事实上,与联想类似的在科创板终止申报企业还有很多。

例如易来智能,自称“将物联网技术、照明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应用于照明产品”,其科创板IPO于2020年12月30日获受理、2021年1月28日获问询,随着公司信息的不断公开,其科创属性罕见地受到连续追问,很快就陷入负面消息缠身的状态。同时,包括大客户依赖、米家产品销售占比高等受到媒体报道的问题,也均是两次问询函中较为关注的内容。在历经上交所的两度一连串的问询后,易来智能终止了科创板IPO。

同样就在前不久,在完成三轮问询回复后,贝斯达于8月8日主动撤回材料,该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随后转战A股创业板,于2018年1月上会被否决,本次科创板申报期间被多家媒体质疑核心技术存疑、合同纠纷、应收款项激增等问题。

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153家企业终止IPO,其中81家来自创业板,占比为52.94%;53家来自科创板,占比为34.64%。撤单的原因,一方面与今年不断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的监管要求有关,主要体现在现场检查和问询力度上,结合今年科创板审核情况来看,IPO审核与注册阶段早已开始从严。另一方面,媒体报道对企业的关注点也会引发监管层及市场关注,引发舆情风险。因此更想讨论的是,这些企业舆论风险点还有哪些?应该怎么改善公司治理,与时俱进。

根据规定,科创板企业需要符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因此申报企业是否具备科创属性、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等问题,是衡量企业科创含量的第一考量,也是媒体对科创板企业的第一关注点。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对目前正常排队的IPO企业进行了全网搜索,据统计数据,媒体关注企业的焦点集中在:毛利率及净利率、关联交易及利益输送、营销与研发问题、大客户及供应商问题、业绩问题、股东及股权问题、实控人及高管问题、应收账款问题、内控问题、现金流及偿债能力、募投项目质疑、诉讼纠纷、信披质疑、专利问题等方面。

在强监管和全面注册制下,科创板当前拟申报以及在审IPO企业的所面临的潜在舆情风险只增不减。在此趋势下,一方面,拟申报科创板IPO企业需回归创业初心,加大研发投入,做中国顶尖的科技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增强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绝大部分科创板申报企业都是B2B型,申报IPO前媒体关注度较低,因此企业对舆情风险意识也相对较低。然而随着科创板企业进入发行阶段,媒体关注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权威媒体的报道,对于监管层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企业还需重视舆情环境的变化,对于外界存在误解的信息及时澄清回应,并通过媒体对外展示出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