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声机到串流音乐 一起进入摇滚经济学世界

《摇滚经济学:解开超级巨星与畅销商品推手的7大秘诀, 既酷又残酷的全新成功法则 让你成为最厉害的1%》作者/亚伦.克鲁格出版社/天下杂志

QR Code

工商书房 热门文章

English英文线上

就许多层面而言,音乐产业是很适合用来观察经济原理的实验场域。从古董级的留声机,到现在随选的串流音乐,科技变革引发的颠覆,通常会先在音乐产业出现。矿工们常用金丝雀来探测矿坑里有无危险,音乐产业正是这场变革中的金丝雀。创造性的破坏在音乐产业经常发生,数位化大幅改变了音乐的制作、宣传、发行、上市和消费的方式,不管是音乐人、唱片公司、广播电台、音响业者还是普罗乐迷,都在对不断变化的经济诱因做出回应。

从音乐产业的重生,其他同样面临高度竞争的企业人士将学到重要的生存与成功之道。透过思考音乐产业的经济现象,乐迷们与一般大众也可以学习与了解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商业。

在音乐产业幕后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下列经济学要点如同乐曲中音符不断在我耳边回响:

与其他经济领域一样,供需原理也主宰着音乐产业。例如滚石乐团演唱会的入场券供应有限,而想要亲临现场的乐迷却多到难以胜数,这会使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大幅飙升。

然而,这并非市场全貌,还有一些我称为「其他相关的因素」也有巨大影响力。比如很多音乐人担心给乐迷留下唯利是图的坏印象,所以会刻意压低演唱会的门票价格,而不是单纯取决于供需条件。亲民的考量盖过了一票难求的现实,连带使得黄牛能够在二手交易中大发利市。

如果无法正视情感、心理因素、社交关系等其他相关因素在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方式干扰供需之间那只看不见的手,你就无法真正理解市场与经济。

音乐产业是典型由超级巨星主导一切的市场。少数人吸引绝大多数乐迷的目光,并赚走绝大部分的钱。

经济学家对超级巨星能够主导特定市场的因素了然于胸,这些市场有两个关键特征。其一,那些顶尖的明星、专业团队或公司必须能够在几乎不用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就可触及大量的听众和消费者,这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scale economies)。其二,在超级巨星主导一切的市场中,最畅销的乐曲、套装服务和周边商品需具备明显的不可替代性(non-substitutability)。对消费者来说,它们没有替代品。即使把紧追在后的跟随者提供的音乐、服务和产品加总在一起,也无法打造出可和领先者相提并论的成绩。

网际网路、数位化、社群媒体正让愈来愈多市场发展成超级巨星主导一切,这使得中产阶级的处境变得愈来愈困窘,并对一般受薪阶级、消费者,以及整个政治、社会和我们的未来,带来赢者全拿的残酷结果。然而,尽管赢者全拿的趋势不会改变,从尾端移到顶端的方式却已经改变。

想要成功,才华和努力缺一不可,但光靠这两样还不够。看似难以预测又不可捉摸的运气,对音乐产业有极大影响,对我们人生也是如此。

在音乐世界里,人的喜好变幻莫测,衡量质感的标准纯属主观,很多天赋满点的人就算付出一切努力,也始终无法站上舞台一炮而红。唱作俱佳的歌手有可能生不逢时,就算生对年代也有可能挑错主打歌,即便是在对的时间推出符合市场口味的歌曲,也有可能选错经纪人或唱片公司。所以,不论是好运或坏运,运气在超级巨星市场中的作用都会被倍数放大。成功需要运气,而运气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更多摘文详见:

bit.ly/35rN0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