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6中国馆举行“万亿棵树”生态恢复创新治理主题边会

12 月 6 日,COP16“中国馆”举行第二届“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暨“万亿棵树”生态恢复创新治理国际论坛,旨在促进各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开展民间合作,推动“万亿棵树”倡议创新治理理念的广泛传播与深度实践。

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宣布启动“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主要目的是支持联合国生态系统修复十年(2021-2030)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及私营部门等,203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保护、恢复和种植一万亿棵树。同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力争10年内种植、保护和恢复700亿棵树”的行动目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在致辞中介绍,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为全球实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40年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覆盖北方13个省(区、市),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公里,通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土地沙漠化进程,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被誉为“绿色长城”,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沙特阿拉伯王国环境部副部长奥萨马·法基哈介绍了沙特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国际合作愿景,特别是在沙漠绿化技术研发、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世界经济论坛资源系统与韧性总负责人、执行委员会成员费尔南多·戈麦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G20 土地倡议协调主任穆拉雷·祖玛库蒂、沙特沙漠植物协会创始人莫特布·本·法哈德,从多元视角深入阐述了“万亿棵树”倡议在全球生态恢复中的重要意义与实践经验。边会上还举行了“企业雄心圆桌讨论”“社会组织及创新圆桌”等讨论环节,凝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支持荒漠化防治事业。

社会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推动土地退化零增长的重要力量。边会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世界经济论坛主办。中国绿化基金会长期致力于搭建国内外民间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平台,发动广大社会公众参与荒漠化治理,累计组织植树超过15亿株,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以基金会形式成立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71年,致力于通过公私合作改善世界状况。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