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汽車造假風暴再擴大 豐田「直升機管理」為何釀禍?

日本丰田汽车子公司大发工业旗下总计64车款及3种引擎有冲撞测试资料造假问题。 (来源・CC BY-SA 4.0,Wikimedia Commons)

【文●吴和懋】

「一定要在截止日前完成!」「为什么达不到说好的目标?」这些话,是否在你的职场也常常听到?

但,正是这些严厉又激励的话语,酿成一家百年企业最大的危机。

风暴延烧,全球暂停出货马自达、速霸陆代工受冲击

继2023年4月,丰田汽车(Toyota)旗下子公司大发汽车(Daihatsu)出现海外车型测试数据造假之后,委外的第三方委员会又在12月20日证实,大发旗下64种车型、3款引擎,都捏造了车辆碰撞测试数据。

至少到2024年1月底为止,大发将暂停全球所有车款的出货与销售。而大发除了母公司丰田以外,还为马自达(Mazda)、速霸陆(Subaru)等品牌代工生产。

根据帝国资料库估计,与大发汽车有直接往来、或间接供货的日本供应商就超过8千家,相关营收更超过两兆日圆﹙约合新台币4千4百亿元﹚,影响还在持续延烧中。

但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并没有任何丰田主管指示造假。第三方委员会报告指出,数据捏造的主因,竟是大发员工「无法说No」的企业文化。

专注在小型车领域的大发汽车,创立于1907年,更发明了日本第一座国产引擎。2022年,它的全球销售量逾70万辆,约贡献丰田集团1成的营收。

「大发在丰田集团中的角色,是生产低成本汽车,」在丰田任职超过30年,曾任日本行销总监的高田敦史在网媒Newspicks直指,数据造假的主因,「可说是为了满足丰田的期望。」

第三方委员会的报告明确指出,「极端的压力」——尤其是过度紧迫而僵化的期限,迫使一线员工无法对无理的要求说出「我做不到」,最后铤而走险。

为了赶进度,检测员工改用计时器而非感应器让安全气囊弹开,或以副驾驶座取代驾驶座的数据等,只为了在期限内通过非合格不可的碰撞测试。

造假的远因,是母公司丰田一心追求卓越,却忽略了目标的不切实际。高田敦史认为,既然要削减成本,成品必然要有所妥协,母公司应该要决定有哪些坚持「不得不放弃」。

但只要一挂上丰田的标志,就算是由大发代工,消费者还是会要求汽车的质量与丰田相当,让成本居高不下。

中西汽车产业研究社长中西孝树向Newspicks分析,丰田集团之所以接二连三出现违规事件,与其严厉的要求息息相关,「就像是热中教育的父母,虽然教得出认真的孩子,但只要一不留神,孩子就会走偏一样。」

虽然造假数据可以一路追溯到30年前,但其实一直到2014年之后,大发的造假件数才大幅攀升。

成功缩短开发周期却让它从此没有失败的权利

相对于丰田以中、大型车款为主力,大发更具生产低价小型车的优势。但,正是大发2011年问世的轻型车Mira e:S,成功缩短了开发周期,让这个一时拿下高分的孩子,从此失去了失败的权利,只能致力于短时间开发。

尤其,大发在2016年成为丰田的全资子公司,担负丰田开拓马来西亚、印尼市场的重责大任。面对优秀的学霸父母,大发的第一要务就是满足母公司的期望。

《日经xTech》指出,当不合理的进度成为常态,站在大发技术人员的立场,若说出「我做不到」,等于宣告没有实力完成任务,所有业务也可能移交到丰田的手上。反之,只要说出做得到,丰田就可能降低管理的强度,大发也会更具开发上的自由。

中西孝树指出,大发曾是一家充满活力的车厂,但在丰田「直升机式」的严格管理下,活力已荡然无存,只会跟随丰田的意见。一旦出现失败或错误,就会在会议上遭到反复检讨,「如果因此导致了造假,父母该担起沉重的责任。」

而造假的近因,则是丰田「现地、现物、现实」的三现主义,未能确实落实到大发身上。很少大发主管会造访工厂,过度削减成本也使造假恶化,2022年大发负责碰撞测试的安全部门员工人数,只剩十多年前的3分之1。

「我想就算出现异常,大发也拉不亮工厂的警示灯,」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接受汽车网媒Best Car采访坦承,「谴责文化」仍持续存在,「一旦真的发出了警示,让生产线停下来,就会受到斥责。我刚进入丰田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关键取决在主管身上。」

他并补充,「人们常常误以为TPS﹙丰田生产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然而,TPS最重要的是让工作变得更轻松,效率也会跟着提高。」

不只螺丝太松,就连螺丝太紧,也会衍生管理问题。现在正是丰田拿出TPS精神,反复追问「5次为什么」,彻底改善子公司沟通,重新审视企业治理的关键时刻。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退休前计算「每月3万就绰绰有余」,等到退休才发现:怎么比上班更花钱

I am cold不是「我很冷」!正确的意思是?

2023年快过完,这些补助还能领!2024补助有哪些?别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