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中资企业转籍新加坡 夹杂非法金融活动引爆监管质疑
大量中资企业转籍到新加坡注册被称为「洗星籍」,其中也夹杂着不少非法金融活动,媒体称之为「中国杜鹃事件」。(图/路透)
近几年新加坡大举吸收从香港撤出的外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陡升,不过有些金融专家指出,转向新加坡的不只是外资,还有大量的中国企业,其中也有不少是从事洗钱或非法金融活动的组织。这些被专家称为「洗星籍」的企业大量涌入,凸显新加坡的监管措施已出现问题。
据《美国之音》报导,近期国际金融界注意到,中国企业大量进驻让狮城的非法活动增加。有专家认为这将凸显星国的监管措施出现问题,但也有观察人士认为,这是有人刻意用有色眼光看待中国投资。
大陆旅游业巨擘携程集团的数据显示,中国和新加坡于2月9日相互开放免签入境30日之后,春节期间中国旅客前往新加坡的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960%,显示新加坡旅游业正因这项新政而受惠。而免签除了吸引观光客,还吸引了许多中国企业前往这个新兴的亚洲金融中心。
观察人士认为,新加坡可能因此付出一些代价,而近期已发现数起与中国有关非法活动。网媒《亚洲前哨报》(Asia Sentinel)报导,随着中国和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竞争变得愈来愈波涛汹涌,新加坡在接受中国企业上虽然有经济实用主义,但实际上很多问题令人头痛。这些中国企业涉及网路儿童性剥削、中国官员受贿、非法贸易与洗钱等弊端,被新加坡称为「中国杜鹃事件」,都属于中国企业转籍新加坡后的问题,它有如杜鹃鸟把蛋下到别的鸟巢、让其他鸟类代为孵蛋的做法一样,而这已经造成星国的外交和声誉后果。
报导说,长期观察中国外交及经济事务的德国非营利组织「Mapping China」共同创办人安达彩(Aya Adachi)说,新加坡为了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近年来更改法规允许客户大笔资金流入,却同时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研究与政策专家马蒂尼(Maira Martini)表示,新加坡的做法「对于贪腐和其他犯罪分子来说,可能非常有吸引力」。
不过,新加坡前总检察长、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李光前客座教授温长明(Walter Woon)认为,当然会有人透过新加坡进行金融犯罪活动,但这不限于华人,其他像美国或瑞士等金融中心一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金融时报》曾于2022年11月报导,当年有逾500家中国企业悄悄将总部迁往新加坡或在星国注册,以规避美中紧张加剧所造成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印度市场上的反中情绪,包括时装零售商Shein、电动车制造商蔚来汽车,以及IT服务供应商开域集团(Cue)等。《金融时报》并将这种做法称为「洗星籍」(Singapore-washing)。
不过,新加坡媒体指出,新加坡协助中国企业将其业务运营和背景「去中国化」,恐会带来潜在的负面声誉风险。新加坡政府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以防止这些非法中国活动发生,而监管数量庞大的实体,对星国当局来说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安达彩认为,新加坡实际上已经注意到部分监管措施出现漏洞,只是为维持政治中立形象,不愿公开指称来自中国的非法活动激增,这代表狮城在未来有调整监管政策的空间,以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