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在台湾》一位陆生的台湾大选观察(一)

民主自由」的附属品。(作者提供)

2018年,一位台湾长辈跟我说起:「明年你们陆生会出事,大选要来了。」他解释给我听,学生一向是最容易被拿来制造仇恨的群体,你们从大陆来,家乡人一定看不得远在异乡学子在外受委屈,你们一有事,矛盾很容易就被激化。我似懂非懂地点头,但还是不理解「出事」具体会以什么形式出现。

陆生的角色

九月我还在大陆,一家电视台的记者找到我,说想拍一部陆生在台学习生活的记录短片,我觉得挺好,也利于两岸和平,就先口头上答应了。不久对方传来消息,「拍摄时我们会问到你对于香港游行的看法,这样方便吗?」我并不知道陆生在台跟香港有什么关系,出于谨慎,立刻问了从事媒体行业的师长们。

一位超过二十年新闻撰写经验的老师对我直言不讳:「你太天真了。台湾媒体都是这样的,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既定的话语,只是要借你的口讲出来而已。」

老师给我的建议是,蓝绿媒体都不可信,都是黄鼠狼。你若想要安心完成学业,就保持最单纯的学生身分,不要成为两岸政治牺牲品

开学了,正如那位长者的预言:出事了。香港示威情况加剧,港生和陆生在台湾语境之下,莫名被塑造成了对立的双方。我看到一则新闻,大意是中国学生撕毁校内的诉求海报,两人打了起来。「出事」,原来是这个意思。我点开内文,没有前因后果,只有中国学生单方面的动作描写,不看标题的话,更像是一位中国学生在跳单人芭蕾,要把另一位写得如此清白,着实考验作者功力

中国来的学生,分为陆生和交换生,会去动海报的,基本上是短期交换生,他们不熟悉台湾的政治环境,年轻人血气方刚,因此容易被挑拨。四年制陆生基本上不会理会这些民主自由的附加产品,也不会玻璃心去计较波涛汹涌蔓延的仇中情绪,我们已经百毒不侵、深谙套路、见怪不怪了。

被媒体当枪使

世新也出事了,事发没多久多家新闻就报导了,官方谴责,小事闹大,意料之中。世新大学连侬墙建立期间适逢中国七十周年国庆,有中国学生在上面贴了一张中国国旗,并写「祝贺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结果不到一会,国旗被涂黑、周围被贴了一圈「贺你老母」。虽然我是中国学生,但我觉得那位去贴国旗的人不是勇士,反而很幼稚。中国学生在这件事最妥当的自处方式是全程无视。台湾的校园民主本来就不属于陆生,这次「反送中」游行,更是台湾和香港学生的演出舞台,陆生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认识到,还被新闻媒体当枪使,就真的「too young too naive」。

在台湾读书的感觉还是非常愉快的,和蔼的老师,幽默的同学,但那阵子学校氛围因为政治操作而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看到这些现象,我们并不会生气,只是觉得,有那么一点遗憾。中国学生也好、陆生也好,我们已经算是对台湾最最友善的一群人了,没有人会一边讨厌台湾,又一边把最宝贵的四年青春交付给台湾,选择在这就学、生活。

还好,台湾本身的生命力远远超过政治对她自身的伤害,我们依然很喜欢台湾。

聊点别的。2019台湾年度词汇应该是就是「亡国感」了吧,这个词对局外人来说,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好一个少年维特的烦恼啊。无论事实如何,年轻人是否朝气蓬勃,确实某种程度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大陆洋溢着自豪

2019年正好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国庆,简体中文语境内大家因国家发展而洋溢着举目可见的希望和自豪,仿佛每个人肩上都扛着「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民族自豪感空前。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几年前国货运动品牌「李宁」无人问津,遭人嫌弃,如今翻身成了「潮牌」,登上米兰时装周卫衣上出现斗大的方块字「中国李宁」,国人把「中国」二字高调地穿在身上。中国大陆的「希望感」深远持久,直到现在疫情严重都没有降低。

反观台湾,一片低气压。脸书上,年轻人同温层里每天都转发一些气氛阴森灰暗的漫画、文章,加上一个流泪的表情,彼此摸头安慰。看啊,共产党都还没来,就已经凄凄惨惨戚戚,人比黄花瘦,这怎么行呢!

亡国感让人堕落

我修的一门课上,年近七十的老师这样对同学们说:「年轻人不该有亡国感,而应该有危机感,亡国感让人堕落、让风景萧条,但危机感却是正视现实,它可以带来改变,带来突破难关的动力和勇气。水遇到悬崖,纵身一跃,就成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啊!」这番肺腑之言,不知道台湾孩子们听进去了没有。

选举的另一边,也同样充满希望喜庆活泼,那就是韩国瑜和韩粉队伍。老师向我分享韩国瑜凯道造势现场万人雨中唱响《中华民国颂》的影片,老师说:「台湾,已经好多年没有人唱这支歌了。」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看到这样辽阔高昂歌词,我不由会心一笑。(梁一秋/陆生)

(〈一位陆生的台湾大选观察〉系列逢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