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熊交流应超脱政治

(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紧张,已经影响到动物园间的保育动物交流合作,亦即美国各动物园的大猫熊(大陆称大熊猫),将因政治因素而一一返回大陆了吗?

美国目前有的大猫熊(包括在美国产下的后代),都是经过合约向中国大陆有偿借来的。美国华府的国家动物园在1972年迎接全美第一对大猫熊兴兴和玲玲,那是时任总统尼克森破冰访问北京后所收到的礼物,但在今年底,国家动物园将在约满后归还所有的3只大猫熊。在这之前的半年左右,田纳西孟菲斯动物园已将大猫熊归还大陆,而乔治亚亚特兰大动物园则预计在明年把大猫熊送返大陆。换言之,预计到了2024年,全美国的动物园将不见大猫熊的身影。

到底这跟当前非黑即白的美陆关系紧张有多少关联?当然不应排除这方面的因素,但整件事情或许没那么「单纯」。除了受大环境影响的「熊猫外交」,还有好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大猫熊渐次从美国被送回。

首先,可能是与大猫熊的高昂租金有关。中共当局与美国相关动物园的契约金是每年100万美元,对于近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美国动物园而言,这是一笔可观的开销。

其次,与前条相关,因为动物园收入减少,而大猫熊的细致照养、科学化医疗专业技术等等又是一笔可观的开销,可能导致动物园经费受到更明显的排挤。

第三,保育大猫熊的任务已不再无比急迫。美国动物园与中国大陆方面的大猫熊交流计划,目的之一是协助濒临绝种的大猫熊复育,经过各方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圈养的大猫熊已逾550只,野生的约1400只,濒危风险已不若以往的高(但仍有生存威胁),亦即急迫性已略有下降。

或因如此,之前将大猫熊送返大陆的美国动物园曾表示,美陆关系紧张不至于影响动物园的决定。

走笔至此,不禁令人想到,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大猫熊家族中,2008年抵台的团团(公)因脑瘤病逝,剩下一同抵台的19岁圆圆(母),以及10岁圆仔、3岁圆宝等2个「女儿」,可谓「一门英雌」。

饲育的大猫熊均寿约20至30岁,最适合繁殖的年纪则约在6至18岁,所以圆仔到了适婚年龄,却苦无对象。从复育的角度观之,圆圆一家的「三代同堂」,还少了一只雄性大猫熊,而北市动物园已表示,目前的能量可再接纳一只。

动物交流、保育本来就不应被政治因素所切割,因为动物不属于特定人种或族群,而是属于全世界的。大猫熊不仅为举世关注的稀有生物,还串起两岸猫熊迷及主张生物复育人士的共同期盼。虽然两岸关系持续低迷,仍希望大猫熊的交流尽可能地超脱那种非黑即白的政治羁绊,着眼于当下「三代同堂」复育合作的生态理念,不再走回头路。(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