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大禧》新书出版 一窥全台最潮文化庆典幕后点滴

桃园市文化局及大溪木博馆等团队合作出版大溪大禧新书,让读者一窥全台最潮文化庆典幕后点滴。(大溪木博馆提供/吕筱蝉桃园传真)

桃园市文化局与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每年举办「大溪大禧」,将大溪普济堂关圣帝君圣诞庆典,结合社头文化与创意设计,成为国内少数以地方特色民俗为主题的城市文化节庆,团队近期出版新书《大溪大禧:当代设计与民俗信仰一起策展》,解析地方策展过程,让读者一窥全台最潮文化庆典幕后点滴,用不同方式传承地方文化。

桃园市文化局及大溪木博馆等团队合作出版《大溪大禧》新书,上架各大书局通路贩售。(大溪木博馆提供/吕筱蝉桃园传真)

「大溪普济堂关圣帝君圣诞暨遶境庆典」为桃园市登录的无形文化资产,自日本时代大正年间开始传承已逾百年,核心除普济堂关公信仰外,还有「社头」在农历6月24日关公诞辰遶境为其祝寿,也被大溪人视为第二个过年庆祝,文化局与木博馆自2018年将原大溪文艺季更名后举办的「大溪大禧」,以最潮城市祭典为概念,在社头文化、地方信仰之中导入策展与设计思维,多年来成功引起回响。

大溪木博馆长陈倩慧表示,想推广大溪民俗文化资产,这5年来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如何利用设计来帮助这件事,「迎六月廿四」除了普济堂外,还有社头组织与在地居民,有很多不同角色与故事发生,其中的内涵不仅是举办几天的活动,在筹备祭典的过程中透过不断讨论,策画很多方案与节目,在这共创讨论之中产生经验与价值,希望这样的历程被记录下来,也是阶段性的过程与成果。

《大溪大禧:当代设计与民俗信仰一起策展》一书,详细收录设计策展与民俗信仰相遇所发生的种种,以及如何透过设计思考将心法步步实践,从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概念的体现、场所记忆的打造、设计师跨界进入武场的努力,以及聚集众人的凝聚过程,还有首次公开的总策展千头万绪调度表等,并由设计4届「大溪大禧」主视觉的设计师廖小子操刀专书视觉,带领读者以文字及图片方式,回到「大溪大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