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打造和谐昆山“共同体”

□苏报驻昆山记者 占长孙 实习生 邹一萌

昨天,昆山社会工作研讨活动举行,来自苏州高校和媒体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周庄,研究探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在立题、破题、解题中为昆山社会工作高质量开局、高标准起步献计策、添动能、绘蓝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5月15日,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挂牌,开启昆山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征程。两个多月来,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赴各区镇调研,选树首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并赴外学习调研,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专题授课,扩充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探索具有昆山特色的社会工作创新运行机制,为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加速度”。

找准定位,为全国探出一条新路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政权建设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横向来看,与全国其他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昆山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

“过去,昆山创造了许多辉煌成就,尤其经济发展走在全国最前列。与之相应,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昆山理应为全国做出一个表率,探出一条新路。”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进军说。

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专业社会工作虽发展迅速,但高质量发展有待提升。新机构成立后,社会工作呼唤社会人才,尤其需要建立一支有新思维、新理念、新站位的人才队伍。

党的全面领导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更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法宝。“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两张皮’,原来分属各部门。之所以要成立社会工作部,就是要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融通起来,促使党建引领的机制有效运行。”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方伟说,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要站在国家安全体系的高度,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把握好政治逻辑和治理逻辑,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篇文章做得鲜活。

优化布局,从实践中找到支撑点

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相比,社会工作面广量大、包罗万象。开局,离不开好的布局。

“只有社会建设好了,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而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建设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结构。”段进军说。

苏报智库为昆山社会工作提出一个“共同体”的新概念,在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中,促进社会工作实现精细化专业化转型。理论上应该有创新,实践上应该有突破,品牌上应该有建设,传播上应该有渠道。昆山是一座“富矿”,有着很多领先全国的探索实践,理论架构应从实践中找到支撑点。

针对社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苏报智库还现场“开方”。比如,建立干部定期查访制度,常态化听问题和诉求,每月列出任务清单,并建立问题跟踪机制,强化与群众的联系;立足城乡一体化,挖掘村(社区)特色产业服务资源,充分利用好自然禀赋和自身优势,更好造福居民群众;举办社会工作宣传周、社区服务日等主题活动,让群众感受到社会工作的价值,传播社会工作的理念,争取更大支持;加强与媒体、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推广,打响昆山社会工作品牌。

书写新篇,打造和谐昆山“共同体”

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个体成长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对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昆山来说,既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也有未来发展的现实考量。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团长方世南长期关注昆山发展,多年来参与推动多项昆山课题。“昆山从改革开放以来走的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版本。1.0版本就是‘昆山之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经济发展。2.0版本是文化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而3.0版本就是要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昆山社会工作新篇章。”方世南说。

方世南总结了八个字:昆山社工,美美与共。他说,昆山具有多重经济成分、多样性人群、多样化社会思潮、多样性文化价值观,要让每个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发展,从而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一系列创新想法和实践经验,让昆山相关部门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负责人受益匪浅。大家围绕如何优化社区服务项目管理和考核、如何管好景区内社区、怎样提升社会组织活力、怎样增强社区活动吸引力等主题,与专家进行交流互动。

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王霞表示,未来,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两企三新”党建示范引领新优势,打造社工人才和志愿服务融合新高地,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力打造和谐昆山“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