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高考命题趋势与地理课堂教学、教材里的高考真题素材(第1期)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专业地理备考咨询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最全汇总
1、高考命题的逻辑主线
无价值,不入题;无情境,不成题;无思维,不命题;无任务,不立意。地理高考试题重视创设新情境、新知识、新问题。避开教材及模拟卷材料,考题灵活。高考地理主要考查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要強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2、关注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与核心思维。
例如,以地理学科的核心思维之一平衡思维为例,平衡思维的运用举例如下:
教学应从冲淤平衡原理的角度出发来讲课,让学生抓住冲淤平衡的关键是挟沙力的大小,再展开说明影响挟沙力大小的因素,学生理解了冲淤平衡原理后,遇到同类问题就能举一反三,分析泥沙冲刷与淤积的情况,进而分析海岸线、河(湖)岸线、河床深浅的变化等。
3.关注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课堂教学应提供给学生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可见,形成学习结果;使用结构化的评价方案,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层来判断学生思维发展状态。应着力培养地理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查学生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查学生进行新颖的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勇于大胆创新。
4.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
跨学科应更加关注多学科思维的融合与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一要加强学习:明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义、特征和实施要领。
二要适宜适度: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适量开展学习活动。
三要不断创新:教材活动的改造创新与因地因校因生自主设计创新。
四要素养引领:达到课程协同育人,知识深层理解,素养不断提升。
5.基于现状,构建“基于真实情境、充满思维活动”的课堂
基于当前教与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构建“基于真实情境、充满思维活动”的课堂,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构建思维,学会逻辑表达。例如,真实情境方面,雨后校园中的操场、微信登录界面、旅行中的见闻、社会新闻等,都可以作为真实情境引入课堂。思维活动方面,要强化同类问题的思维构建。例如,从微信登录界面可以推断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进而构建围绕“气压带风带移动”这一问题的思维链条,如下图:
6、构建思维课堂的理论框架
A.在系统思想和尺度思想统率下构建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是一种全时空、多维度、系统化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规律性认识的过程。
B.构建地理思维课堂
地理思维课堂的构建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以问题为线索,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分享观点(主张)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选择最好或最具创意的问题解决方案,围绕问题的解决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良性发展。
高中地理新教材推行几年了
想必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会发现
其中书本上的教学情境素材
竟然是历年的高考真题
常说高考是平时教学的指挥棒
那么,基于高考真题的教学情境
我们应该认真去研究、备课、上课及反思
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够有一步提升!
接下来,小匠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些真题案例
(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中华中图版)
第一期
人教版【渤海湾海冰】
【2015年全国卷】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C
A. 资源量不足 B. 破坏环境
C. 成本过高
D. 市场需求不足
人教版【科隆群岛】
【2014年全国卷Ⅱ】
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问题。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 气温日较差大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人教版【丹娘沙丘】
【2013年福建文综9~10题】
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1、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上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风沙活动的沙源。(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8分)
(3)试描述速雅鲁藏布江该河段的水文特征。(6分)
(4)判断图中公路由于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 2分),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2分),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2分),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2分)。
(3)流量较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任答三点给6分)
(4)滑坡或泥石流(2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坡地植被(2分);调整区域生活能源使用结构(2分);限牧、禁止乱砍滥伐(2分)。
人教版【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目的地变化】
【2016年全国卷2】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4. 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市场规模大
B. 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5. 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及解析】
3.B 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其布局需要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一开始转移到韩国,随着韩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提高,逐渐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进而转移到马来西亚,以此类推,家电组装厂在空间上不断转移,以此不断追求廉价劳动力的区位条件,故选B。
4.A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相对越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同时中国人口众多,民众对家电的需求量大,市场规模大,在中国的家电组装工厂可以直接组装的家电可以直接在中国销售,还能避开贸易壁垒,降低运费。而技术水平高、劳动力水平高、基础设施水平高对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影响不大。故选A。
5.D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此时的经济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逐步由引进来先走出去改变,而走出去的基础是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实现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技术研发,培养竞争优势。故选D。
人教版【凭祥家具】
【2012年全国高考】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解析:由于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对红木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过去越南大量直接出口红木,匠心地理整理一方面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比较低;另一方面红木大量被砍伐,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越南采取了限制红木原材出口政策。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解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考查的是工业的区位因素,从地水原动历,市劳交政技等方面考虑。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匠心地理整理解析:可从工业联系——产品联系、空间联系、信息联系的角度分析工业集聚在一起的原因,匠心地理整理,主要是降低运费、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的信息交流与协作,最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人教版【青藏高原热棒】
【2015年全国卷②】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注:37题为原试卷题号)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1)参考答案: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解析:冻土有夏季全部融化、夏季上层融化、全年不融化等情况,题目中说的多年冻土是夏季上层融化的情况。第一个关键词是多年冻土,对应的是夏季上层会融化。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更低,匠心地理整理,换句话说,就是青藏高原为什么更容易形成上下层都融化的冻土,而不是多年冻土,情况可能是冻结厚度比较薄,冻结层在夏季全部融合,不能形成多年冻土,所以可以推出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更低,注意是年均温,这是第二个关键词,年均温是一年12个月均温的平均值。而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气温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相比较而言冬季气温高,冻土厚度薄。
(2)参考答案: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解析:材料中明确描述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那么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匠心地理整理,也就从活动层反复冻融和冬季不完全冻结两个角度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的年均温接近0度,受气温影响,活动层反复冻融更强烈,冬季存在不完全冻结的情况,从而影响路基稳定。
(3)参考答案: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解析:热棒技术的原理为“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也就是热棒是给路基降温的,把路基中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也就是热棒散热时间为地温高于气温的时间,青藏高原冬季地温高于气温,匠心地理整理,夏季气温高于地温,所以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为冬季。(解释下青藏高原气温与地温的关系:地面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正常情况下就是地温高于气温,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所以地面辐射大量散逸于大气中,夏季青藏高原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大气除接受地面辐射外,还有接受一部分波长较长的太阳辐射,导致气温相对较高,气温高于地温,夏季在青藏高原的感受是头上火辣辣,脚上凉嗖嗖!)热棒倾斜设置是为了可以深入铁轨正下方,散热降温作用更明显。
人教版【天山铁路】
【2014年全国卷1,4~6】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答案:4.D 5.B 6.B
解析:第4题,外国专家所选铁路线路位于天山山麓地带,地势平坦,修建难度小,成本低,考虑的主导因素为地形。第5题,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线路比较平直,线路较短;铁路经过地区地形平坦、工程量小;距离城镇过远,客货运输不便,故选线不合理。第6题,吐鲁番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与城镇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区。
人教版【雨水花园】
【2015年全国①卷】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注:1-3题为原试卷题号)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人教版【长三角城市群】
【2020年海南卷】
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 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
B. 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 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
D. 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2.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 城镇建设更加有序
B. 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 对外开放程度更高
D. 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3. 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人教版【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2019年海南卷】
图2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4-6题。
4、1995 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5、与 1995 年相比,2010 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6、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4. B 人口净流入为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根据左图1995年人口迁移数量可以判断南部为人口净流入区。
5. C 根据图示可以判断,美国本土人口迁移规模减小(箭头总体变小);该图表示的为本土人口迁移,也即内部人口迁移,不改变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而且根据实际常识,美国经济发达,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实际人口数量是增加的;向中西部迁入的人口规模是减小的;1995年净流入地区为南部,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流入区,数量增加了。
6. A 经济因素是现代人口迁移最主要的迁移原因,随着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的衰弱,以及南部、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口大量迁往南部、西部“阳光地带”。
人教版【新加坡水资源问题】
【2011年全国卷】
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8分)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人教版【黄土高原淤地坝】
【2020年全国卷1】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 1~3 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人教版【景德镇陶瓷】
【2016年全国卷①】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每日万余阅读总量
关注搜索地理词语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点赞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