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中安时评:打造长三角贸易新高地,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打造长三角贸易新高地,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今年以来,长三角区域进出口规模连创历史新高,区域外贸优势持续巩固,汽车、船舶、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业产品成为长三角区域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长三角区域进出口总值13.21万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7%。其中,汽车出口2745.3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国的39.3%;集成电路出口3743.4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国的40.2%;船舶出口1651亿元,同比增长74.6%,占全国的64%。高精尖、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长三角地区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集群和增长极,在装备制造、电子产业、造船等方面具有地域优势。多年来,长三角地区各省之间资源整合、协同发展,贸易互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科技创新为引领,向“新”而行,不断打造新能源、新兴产业、新业态,使得新质生产力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为科技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基础性作用。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江苏省工信系统坚持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紧盯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深入实施制造强省“八大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江苏省着力构建包含16个产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更具江苏特色的“1650”产业发展体系,逐群逐链建立“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推动政策资源向重点发展的产业倾斜。今年7月召开的上海市委常委会指出,要全面推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勇争先、走在前。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七届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一大批企业纷纷入驻,成为进博会的一大亮色。
着力改善营商环境,长三角民营经济快速崛起,占据进出口贸易半壁江山。贸易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贸易开展情况如何,直接决定着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成色。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稳外贸政策的相继出台,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今年前10个月,长三角区域民营企业进出口7.14万亿元,同比增长8.2%,占长三角区域外贸总值的半壁江山,达到54%。作为全国外贸的重要“压舱石”,长三角区域外贸的持续增长为全国外贸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去年7月,《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实施,上海依托港口优势,做大做强民营企业贸易;今年6月份,江苏省人社厅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培育民营经济主体、支持民营经济扩大、推动民营经济升级、帮扶困难民营企业、健全为企服务机制等五大措施,旨在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安徽省于今年5月份印发《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为长三甲贸易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打造长三角贸易新高地,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长三角人才储备丰厚,资源储备量大,具备了开展进出口贸易的先决条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带,长三角要保持住良好贸易发展势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