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红飘带】昭通威信: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特色文旅助发展

(原标题:【地球上的红飘带】昭通威信: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特色文旅助发展)

10月21日至22日,“闪耀长征路奋进新征程——地球上的红飘带”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昭通威信,对“扎西会议”的三个会址进行了探访。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路过威信县,先后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和扎西镇江西会馆,连续召开重要会议,史称“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近年来,威信县积极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助力红色传统发扬、红色基因传承的同时,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进步、涵养文明乡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历史丰碑传承红色精神

扎西会议纪念馆包含三次会议会址的扎西镇老街、水田乡水田村花房子、扎西镇石坎村庄子上三个部分,是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集收藏、展览、研究、瞻仰、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的专题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走进纪念馆,一幅幅珍贵地历史照片和文物陈列展示,以及详细的介绍,都生动地为人们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历程和扎西会议的历史场景。

据介绍,扎西会议纪念馆还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教育,如红色故事分享会、革命传统教育讲座等,为参观学习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还利用清明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及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节日组织各族学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红色遗志。

扎西会议纪念馆及扎西会议旧址自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万人次,对讲好“扎西会议”故事,开展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长征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色资源助力乡村腾飞

秋日的“石头寨”,家家户户门前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干净整洁的石板路两侧开满了格桑花,远处的峡谷和崖壁在氤氲雾气中若隐若现。

威信县水田镇龙洞村因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崖壁之上,曾经大山阻隔,交通闭塞,村民盖房子只能就地取石而建,形成了独特的石头房景观即“石头寨”。而今,当地背靠水田村花房子的红色资源,依托其远眺巍峨的连绵山崖、俯瞰奔腾的赤水河水的独特景观,“崖上石寨”成了网红打卡地。

“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每天都要拉一趟客人来这里。”跑运输的邓先生告诉记者,旺季时期很多四川、贵州甚至浙江的人都会来到水田镇观光旅游,有游客告诉他,因为在小红书等平台刷到了石头寨的景色,就决定过来看看。

据介绍,去年3月份,全长8.1公里的水田花石旅游公路竣工投用,连接起花房子会议会址和崖上石寨,进一步完善了农村路网。当地村民也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利用空置房屋开起了民宿、咖啡店,跑起了运输,吃上了文旅饭。

红色产业吸引青年返乡就业

90后魏康远是扎西镇石坎社区庄子上居民小组的村民,在外打工十余年的他今年4月份回到了家乡,并且拥有一份“专业对口”且收入不错的工作。

庄子上红色文旅示范点位于扎西镇石坎社区庄子上居民小组,庄子上会议会址是“扎西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以来,庄子上居民小组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农耕文化和自然生态,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建成村史馆、红军长征标语馆,修缮了“扎西会议”庄子上会议旧址,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点,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回乡就业不仅能保证收入,还能照顾好家人和孩子,工作起来会更安心。”魏康远表示,这一次回来发现村里卫生环境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未来,待条件成熟,他计划在家乡开一间属于自己的餐馆。

在威信这片红色热土上,有216处革命遗址散落其间。该县通过合理布局红色教育体验区、红色研学拓展区、红色旅游休闲区,创新探索“红色+研学”“红色+康体”“红色+乡村旅游”等复合红色旅游产品,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打造了特色精品旅游路线,不断提升红色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昆明信息港 记者劳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