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告警發布條件 9/1起增規模6.5、震度3級以上

中央气象署今天宣布,9月1日起,地震告警讯息发布条件,新增规模6.5及震度3级以上地区,可提升警报覆盖范围,提高预警的准确性,避免漏报,估计可增加2到3秒应变时间。

气象署上午举行记者会,地震测报中心主任吴健富说,目前灾防告警细胞广播讯息「地震速报」属于国家级警报,是在民国105年上线,发布条件为当地震预警系统预估发生规模5以上地震,针对预估震度可能达4级以上的县市民众,但今年4月3日花莲发生规模7.2大地震,现有地震告警机制让部分地区被低估,而发生漏报现象。

吴健富说,气象署邀集学者专家及防救灾单位讨论后,调整地震告警发布,9月1日起,新增预估发生达规模6.5以上地震,且预估震度可能达3级以上的县市民众。

吴健富说,大型地震有一定破裂面积,发生破裂时间较长,以目前告警机制的初始震度推估,容易被低估,有必要调整。

另外,吴健富说,大型地震具有较长摇晃时间及强大的低频能量,高楼层摇晃程度相当明显,有必要增加高楼层民众地震应变时间,所以增警报发布条件,以涵盖多种地震情境,提升警报发布的覆盖范围。

吴健富以0403的地震为例,台北最强震度在地震后16到17秒,若采新增的告警机制,可多2至3秒应变时间。

气象署地震测报中心统计,2022年至今,有8个地震规模大于6.5。

吴健富说,以新增发布地震告警条件及上述地震验算后,警报发布的次数平均每县市约增加1.4次,单一县市最多约增加4次,同时兼顾地震防灾实际需要及不扰民的原则。

根据地震测报中心试算,加入新的地震告警条件后,2022年至今,新增发布告警次数较多的县市为北部县市,台北市、新北市增加4次,基隆市、桃园市、新竹县、新竹市都是增加3次,高雄市、澎湖县增加2次,彰化县、云林县、屏东县、台东县都是增加1次,其他县市则无变化。

吴健富说,加入新的地震告警条件后,北部县市新增发布告警次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场址效应,现有震度衰减公式低估地震震度。

灾防告警细胞广播讯息的「地震速报」属于气象署的「强震即时警报」服务,运用行动通信系统中的细胞广播技术,在强震发生后的短短数秒至数10秒内,即时向民众发送预警讯息。

吴健富说,这数秒至数10秒的黄金时间,对于民众进行紧急避险至关重要,让大家能及时反应,例如,在室内应迅速掩护并远离窗户和吊灯等易碎落物;若在室外,应寻找开阔地蹲下并保护头部;而驾驶中则应减速靠边停车,等待地震结束后再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