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 嘉南地区是观察重点

9月18日规模6.8强震是今年最大震,全台带来许多灾损。此为示意图。(本报资料照片)

9月18日规模6.8强震是今年最大震,全台带来许多灾损,今天是921,外界猜测百年大震周期是否真的存在,中央气象局表示,人类的地震观测历史只有200年,和数百年的地震周期相比相当短暂,正负误差可能数十年;但强调,接下来嘉南地区才是地震监测的重中之重,因断层长久未错动,累积相当能量,未来地震活动若有明显变化,会搭配地震前兆来观测讨论。

中央气象局统计,自日前台东关山出现规模6.4地震至今,前震、主震和余震共计164起。地震测报中心表示,随着余震频率大幅下降,密集余震已接近尾声,未来一个月内该地区仍有余震出现机率,只是发生间隔会更长,可能几天或1周才发生1次,规模5以上余震机率则不高。

外界指出嘉南地区是特别需要小心地震的地区,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主任陈国昌表示,嘉南地区有许多条断层,人口密集区就有差不多10条断层,其中有3、4条断层活动潜势高,需要特别注意,无论潜势高低,断层长久没有错动,累积的能量就会相当高,因此嘉南地区是地震监测的重中之重。

陈国昌表示,未来地震活动若有明显变化,会针对是否有大地震前兆观测来讨论,但究竟是哪些断层则不便透露,怕引起民众恐慌。

历史上的今天,也就是1999年的921集集大地震造成严重灾损,外界猜测大地震是否有其周期。陈国昌说,地震有重复性,但用周期来做地震的预测其实意义不大,通常地震周期高达数百年,但人类观测地震历史的时间不过200年,就算测出来但正负差也可能差到20到30年,讲周期必须很严谨,未来可用统计方式做为依据。

此外,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调查显示,全台共有36条活动断层,台大地质科学系退休教授陈文山指出,位在台北市的「山脚断层」最让人忧心,若发生规模6.4以上地震会很麻烦。消防署前副署长谢景旭也表示,山脚断层已1万多年没有活动纪录,一旦发生灾害恐造成群死群伤,地震时还会有盆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