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出土60载 逃过盗墓却不敌大火的万历皇帝
所谓「明十三陵」,是指除明太祖朱元璋葬于南京的明孝陵之外,在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于今日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一带,所修建的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区总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从1409年营建长陵起、至清顺治元年营建思陵为止,长达200年间依次建有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故称十三陵。
1956年,时任北京市市长、同时也是明史学者的吴晗,联合郭沫若等人,力主发掘成祖的明长陵,遭到郑振铎、夏鼐等学者强力反对,认为帝王陵不能随便挖掘。但最后由周恩来批示同意,决定先试掘明万历皇帝的定陵,作为「新中国」的考古计划之一。经夏鼐等团队实地探勘,在定陵外墙发现一道疑为通道口的裂缝,经两年的努力,成功打开定陵并清理地宫,并一举发现明神宗与皇后的棺郭和多样陪葬物,成为震惊中外的一大考古成果。
历时两年的挖掘工作中,定陵内共发现神宗、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多件,这批出土文物一直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平房内,但因平房无法做到恒温恒湿,造成大量出土的丝织品变硬腐化。但讽刺的是,相较于大自然的损坏,人为无知的破坏反而更让定陵重创。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定陵被视为封建王朝的老窝,遭到严重破坏,万历帝与皇后的尸骨,被红卫兵以「打倒地主阶级的头子万历」的口号拖出,并在同年8月,将帝后三具遗骸和大批珍贵文物,放置定陵博物馆重门前广场上,以一把大火焚毁。
看见惨痛代价的郑振铎和夏鼐,不忍更多历史文物遭到无情破坏,上书恳请周恩来全面禁止再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不仅阻挡了更多珍贵文物遭到摧毁,也让定陵成为至今为止,唯一开挖的明代帝王陵墓。神宗万历帝朱翊钧9岁登基,统治时间长达48年。早年由辅政大臣张居正揽政,前十五年被称为「万历中兴」,但在立太子之争后,倦怠朝政而长年不上朝理政,导致明代面临内忧外患不断,最终走向灭亡之途。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从当年出土的神宗遗骸报告中,发现万历皇帝「生前体形上部为驼背」左脚略右脚短。」除太子一事心灰意冷外,恐怕也可能因自卑而不愿见人。据史书记载,定陵建造耗时6年、花费银800万两,除神宗本人与皇后王氏入葬外,后继者光宗因病暴毙后,神宗之孙熹宗,另将光宗生母、皇贵妃王氏并遵为太后,迁葬定陵,才会有一帝二后的情形出现,只可惜如今都已无法亲眼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