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热岛」加剧!高温区恐从基隆连到桃园 学者示警散热更困难

▲都市热岛效应让高温区域连接,散热更困难。(示意图/ETtoday资料照)

文/中央社

成大教授林子平表示,居住在都会区中,将同时承受气候变迁及都市热岛的双重热压力;由于高温区域连接,可能从基隆、双北至桃园成为一片热带,导致散热更困难。

根据成大「建筑与气候研究室(BCLab)」观察,22日台北、新北、桃园的高温区恐怕将彼此相连而扩大范围,这现象与东京都热岛已蔓延60公里的状况类似,以后要降温恐怕更加困难。

BCLab结合中央气象署(CWA)测站和研究团队的测点数据,绘制22日中午12时的气温分布。

根据BCLab图资,台北盆地中央的万华区为摄氏36.9度、士林区37.3度气温略高于其他地区;最低温出现在大安森林公园34.9度,敦南林荫道附近的气温也较低;目前都市热岛强度,即高温区和低温区的温差,大约为2.4度。

成功大学建筑系特聘教授暨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子平告诉中央社记者,台北、桃园可能蓄热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这些热源聚集在一起,就很难再散热。

林子平进一步解释,如北市万华区是地属地洼、信义区则是过度开发,桃园热区主要是出现在河谷地形;据研究,世纪末极端高温的情境可能出现在大台北盆地,但就增温幅度来说,桃园河谷是最高的地方,其中桃园区、中坜区都是高温潜势的区域。

林子平说,台北盆地普遍高、低温区的温差都在2.5度左右,过去也曾出现3.5度的温差;观察现在的高温区域,已经从基隆、汐止、万华等一路连到桃园。

林子平提到,散热困难,也可能造成一天之中降温的时间更短,夜间温度降不下去,隔天的高温又再累积,变成热的循环。另外,对照往年的研究时间,「今年热的情况也提早了」,过去大概是在7月才会发现类似的现象,今年已经往前至6月。

BCLab研究团队于沿街灯杆上设置微型观测站,以记录都市街区在建成环境中的微气候特征,与气象署观测目的及环境均不同;不过,研究团队比对气象署当天24小时的逐时温度,同样显示台北、新北及桃园高温区相连而扩大范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