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0年,这所高校为何能快速发展,跻身世界一流商学院?

摘要:被誉为“众多优秀管理人士的摇篮”和“欧中成功合作的典范”。

10月29日,记者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三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中欧案例中心重点开发了1500多篇反映中国商业案例,并已输送至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所院校课堂,累计使用量达70多万人次。

1994年11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唯一一所由中外政府联合创建的商学院。创办三十年来,中欧始终秉承“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被中国和欧盟的领导人分别赞誉为“众多优秀管理人士的摇篮”和“欧中成功合作的典范”。

历经三十年砥砺奋进、不懈创新,中欧已成长为一所世界一流商学院,构筑了中国和欧洲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作为中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标杆,中欧在全球管理教育界创建了一个响亮的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保持高位运行。Global EMBA取得历史性突破,在2024年英国《金融时报》EMBA课程排名中荣登全球第一;MBA连续八年稳居亚洲之首。

汪泓院长。

为何中欧能快速发展?高素质的教授资源成为关键引擎。学院坚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名教授和大师队伍,努力扩大师资规模,夯实教研实力,持续引进和培养优秀教授。目前,学院师资队伍拥有教授120余位左右,其中98%来自海外,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教学中,中欧独创的“实境教学法”普遍应用于课堂,每年自主开发100多篇案例,支持中欧课堂教学,中欧案例已进入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1100多所院校,在世界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

不仅传授知识,中欧还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平台。据悉,中欧已累计举办近30场“欧洲论坛”,遍布欧洲七个国家;70余位欧盟及欧洲政要来访中欧,200余位欧洲跨国企业CEO及高管出席高端论坛,870位欧洲籍校友分布欧洲31个国家。

杜道明院长。

不仅注重培养商业理念,中欧在中国内地商学院中率先提倡企业社会责任,在教学、研究和运营中全面贯彻ESG发展理念。中欧连续七年发布《中国CSR/ESG白皮书》,持续打造ESG特色课程及举办相关主题系列论坛。2023年,中欧启动碳中和战略行动,并发布首份《碳信息披露报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强调,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管理教育范式的转型,使全球商学院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未来,中欧将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不断取得新成就,做出新贡献,实现新发展:第一,倡导全球化发展理念,为中国与欧洲和世界的交融发展搭建平台。第二,强化“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特色,主动投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第三,积极践行ESG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领导者。第四,全面加强学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对接,加强新商科建设。第五,坚定推进八大战略,提升学院的品牌美誉度和全球影响力。

校史揭幕。

商学院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中保持领先地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提出了五项关键的变革行动:重新思考研究目标,建立跨职能的专业领域,优先考虑影响力,更新课程体系,积极与利益相关者互动。

中欧始终将“打造国际一流智库,全方位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视为重要使命。当天,中欧集中发布了凝结中欧教授及科研团队最新学术成果的中欧智库丛书:“中欧前沿观点丛书”“中欧30周年案例丛书”及“中欧陆家嘴智库丛书”。

中欧智库丛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