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炒房救星:房地合一税来了!

热爱短线炒房的投资客,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政府要减税啰!

最近一件房地产界有一件重大的消息,政府为了实现租税正义,喔不,是租税正义,已准备实行房地合一课税。并且重点来了:房地合一课税的同时,要「停征奢侈税」,还有让买卖不动产赚的钱「与一般所得分开课税」。

听起来很复杂。简单的说,就是对短期交易的投资客减税啦!

咦?媒体不是说新的房地合一税最高税率可达45%吗?听起来很高耶!还有报纸标题写着「房地合一税太重,拟分段改革」,怎么会是减税?

答案是这样的:就算对房产交易所得税率课到45%,对大部分短线炒房的投资客来说,还是比奢侈税划得来。道理其实很简单:现行奢侈税是对「房价总额」课税。一旦房地合一税实施后,却只对「赚到的部分」课税。算起来可是大大减税喔!

举个简单的例子,按官方住宅价格指数」,去年北市房价平均涨了14%。假设有投资客买进三千万房屋一栋,一年之内以3900万卖出,赚三成,比平均涨幅高出一倍多。以现行制度而言,投资客就要缴585万的奢侈税。如果按照财政部45%的房地合一所得税呢?最多只需缴405万。现在甚至还有立委建议税率「从高」,20%就好。那例子中这名投资客缴的税更少,只剩180万。从585万降到405万甚至180万,这不是减税,什么才是减税?

政客们所使用的伎俩,就是降低税基:课税基准从房价总额,改成只有交易所得部分,所以税率虽然看起来很高,实质税负却降低了。这伎俩政客们已经用了很多年。比如说现在的地价税与房屋税,法律上规定的税率虽然与其他国家相当,但却不是按市价,而是按照地方政府的评定价值课征。而这些不动产的评定价值都不到市价的一两成,结果造成实质税负比大楼管理费还低,养房比养车还轻松的现象。现在要降税,政客们不厌其烦,再把这伎俩拿出来用,还大言不惭地说是「税率从高」,绝口不提税基大减,摆明了就是欺负人民数学不好。(这里插一下话。目前财政部的实价课税版本,并没有解决地方政府不动产评定价值远低于市价的问题。因为财政部的实价课税,并不包括地价税与房屋税等持有税。参见财政部9/24的新闻稿。)透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我们可以找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房地合一税是减税。在第一幅图中,纵轴是房屋持有一年内的获利率横轴则是未来政府房地合一税的税率。举例来说,如果房地合一税的税率为45%,那么一年内获利只要在五成以下,房地合一税就是降税。至于立委建议的20%所得税率呢?那更夸张。图上虽然没有显示,但可以推算出:只要获利率不超过300%,也就是赚不到三倍,房地合一税一定是降税。

更何况,目前财政部的规划是:获利一千万以上才课45%的税率,等于是两千万的房子一年内以三千万卖出,房地合一税才算是加税。哪里找得到这么好康的房子?应该凤毛麟角。而就算是获利超过一千万,获利率也要超过50%,税率45%的房地合一税才算加税。所以这算是对所有短线投资客大解套。此外,再加上「炒房所得」与「一般所得」分离课税,卖屋者一般收入愈高(如大老板不务正业来炒房),降的税愈多。

以上是一年内买卖的分析。若是持有超过一年,但不超过两年呢?那就有「稍微大一点点」的可能,税负变得比较重了。第二个图中的实线,同样是奢侈税与房地合一税谁轻谁重的分界线。如果房地合一课税后的房产所得税率为30%,投资客房子持有一到两年,税前获利超过五成(这机会也不高),房地合一税才有可能加重税负。会让「房地合一税」变成降税,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奢侈税的退场。这种偷天换日,用狸猫换太子游戏,财政部基本上已经玩上瘾了。当年用证交税冒充证所税是一例。现在用房地合一税换奢侈税又是一例。说穿了,政客心中的房地合一税,租税正义是假,偷减税才是真正目的。而且随着执政党选举大败,政客们更自动进入「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敌模式财政部长去年八月就说过:「必须等到房市健全,无囤房现象,且年轻人都可购屋时,奢侈税才可以检讨退场」(2013/8/20工商时报)。现在囤房现象减少了吗?年轻人都可购屋了吗?部长倒是把自己的话忘光光。立委也跟着装傻,还跟着财政部唱双簧:财政部的房地合一税对短线炒作已经是大减税,立委们还加码,最后打算乔出来的,还不就是要把财政部的大减税版本放宽再放宽?

最后提醒一件事,在近来房地合一的新闻中,立委们最关切的,就是买卖获利一千万以上的税率。事实上,单单就房屋买卖,要获利一千万,房子本身大概就要七八千万以上,在北市以外的地方很少见。所以真正影响到的,是炒作「土地」的人。这才是立委政客们最关心,也最照顾的对象

作者牧,美国麻塞诸塞州,博,任教于某大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