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华米:自研芯片和系统背后,极致是生存之本
北京时间7月13日,华米科技在安徽合肥举办Next Beat 2021大会。围绕“The Future of Health”这一主题,华米科技发布了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S”、专注于健康的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30秒一键监测的Pump Beats血压引擎,以及极具创新性的便携式MRI核磁共振技术。
作为一家成立近八年的企业,华米科技已然成为全球可穿戴领域“头部玩家”。数据显示,今年Q1,华米科技智能手表出货量已经跻身全球TOP4;截至今年3月31日,华米科技在全球累计出货了超过173589011台健康设备,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健康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借着此次契机,本站数码与华米科技的几位高层(华米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华米科技联合创始人、硬件技术副总裁赵亚军;华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全球创新中心轮值总裁范美辉;华米科技算法技术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汪孔桥)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
华米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通过社交平台曾发布过一篇《华米为什么要走一条XIN路》的长文。其中讲述了智能穿戴行业的自研发展路径,同时表明了华米在坚持自研道路上的决心。
从2014年小米手环第一代的研发到华米现在智能手表已经位列全球前四,这个过程可以说所有人都是参与者和见证者。那么在面对众多品牌的竞争中,为何华米能够脱颖而出呢?其实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的是“极致”二字,事实上,一直以来,华米都在向着极致的目标努力着。
黄汪表示:“想把用户体验做的特别好,功能特别优秀,性能特别好的极致产品,就必须自己做芯片,自己打磨操作系统,自己做算法,这样才能做出最极致的产品。从2014年开始,华米做第一代的小米手环秉承的理念就是这样,就是做极致产品。力求做到性能最好、成本最低、体验最好。”
因为华米追求极致的态度,所以才在自研芯片上有了自己的阵地,而因为有了自研芯片技术的积累,也让华米能够在极致的道路上获得独有的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
而除此之外,华米做到现在的成绩,同样离不开一项核心能力。
黄汪提到:“公司核心的能力之一,就是怎么做用户洞察,从2014年创业开始,华米团队具备第一个能力恰恰不是芯片也不是操作系统,甚至不是算法,具备的第一个能力就是怎么洞察客户需求,所以一代一代智能手环到现在都非常畅销,这是核心能力。”
操作系统具备什么样的功能,算法要做到什么程度,很多人认为是技术推动力,但在黄汪看来,它们本质上还是用户洞察。
本次黄山2S芯片的出世,显然意味着华米在自研芯片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而如今,黄山系列芯片已经成为了华米的一项标志,在外界看来,甚至可以说是华米成功的秘诀,但本质上,华米所做出的成绩,还是源于对用户的洞察、极致的追求,这才是华米的生存之本,才是华米成功的真正秘籍。
在本次发布会中,华米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抱着黄山2号的晶圆登台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晶圆的形状看起来就是个大圆盘,但上面却刻了4000颗黄山2号的系列芯片。
此前华为受禁令制裁,让大众将目光聚焦到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上。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可穿戴设备厂商中,华米早已进行了布局,早在2018年,华米便发布了黄山1号芯片,这其实也是洞察力的一种体现。随后经历了2020年发布的黄山2号以及如今发布的黄山2S芯片,可以说,华米在可穿戴芯片领域,已经掌握了自己的节奏。
本次的黄山2S芯片作为华米第三颗自研芯片,综合能耗与图形性能大幅升级,相比黄山2号,运算效能提升了18%,2.5D GPU让图形加速性能提升了67%,整体运行功耗降低了56%,休眠功耗降低了93%,为24小时连续监测埋下了伏笔。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处理单元的加入,也让产品能够提升识别疾病类型的效率。
除硬件外,华为在发布会上还带来了全新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重点优化了系统体积与续航时间,大部分系统界面实现60帧的显示也为后续多端体验的统一做好了铺垫。
至此,从整体生态来看,华米基本实现了垂直整合,不仅在芯片、系统上坚持自研,上游也依托代工,保持着制造能力,从某个角度来讲,这种模式与苹果非常类似,甚至在品牌产品的创造力上,更具优势。
自研的芯片及系统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兼容,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提升品牌力,此前华为手机之所以能够拥有卓越的拍摄能力,并被用户认可,自研芯片与系统的整合就是关键的一环,华米坚持自研,显然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当然,华米所走的路看似熟悉,实际上却又有所不同,本次华米表示将开放手表JS小程序和表盘的开发环境,以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同时还将自研芯片授权给了亿通科技,以服务IoT领域的开发需求。
在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上,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华米开放的态度。在会后的讨论中,黄汪提到了华米开放的逻辑,首先是开放节点,不管芯片、操作系统、算法,都一定是在华米产品上用得很好,成熟后就会考虑开放。其次是开放的目标,会优先考虑能够轻松实现智能交互的产品。
所以让闭环中出现新的分支,最终再次回归主干,就是华米正在做的事。以技术驱动创新,唤万千“好友”共举,你会发现,华米所指向的核心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健康生态。
正如黄汪所说:“我们与苹果、华为的操作系统有着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我们是通过轻量级、小程序+云服务的理念,专注于健康这个核心价值。”
从芯片到系统到产品,再到开放的态度,可以看出,华米一直在为打造健康生态而努力着。但开放背后,华米对自己的定位,显然不只是个参与者或挑战者,而是引领者,发布会中,华米用本次带来的血压引擎,证明了这一点。
在发布会中,华米除了带来了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S”、专注于健康的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还有30秒一键监测的Pump Beats血压引擎,可以说走在了行业的前沿,也为后来者们铺平了道路。
在这个问题上,会后汪孔桥表示,血压引擎是基于华米自研的第三代传感器与算法相互配合,同时基于生物学习,以实现高精度测量。
范美辉也进行了补充,表示“血压研究中,算法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还有很重要的包括传感器的设计,因为要拿到信号和波形,设计传感器非常重要,还有我们要采高血压病人的数据才有可能给算法提供改进的空间。除了算法本身研发难度和挑战,还有传感器、数据采集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研芯片与系统,穿戴设备中最重要的传感器,同样是华米自研。正是有了一整个链条的自研基础,才能让华米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走在了其他巨头之前。
“我们在算法领域是全覆盖的,现在在可穿戴领域只要友商有的算法,我们都有,并且这些算法都是自己研发,没有一个核心算法是从外面licence过来的。”在谈及算法问题时,汪孔桥流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在汪孔桥看来,华米的血压测量和其他友商相应的算法会有一些区别,其他友商可能只能支持主动测量,但华米的方案是基于纯光学传感器,所以很容易推广到被动测量。被动测量的意义在于可以在用户无意识地过程中,在背后随时随地地监测血压,这是现代医疗由事后医疗向前端转型的关键因素,也是必要的过程,这是华米极致追求下的成果,是华米的担当,也是华米创新的基础。
而谈到创新,其实不止是穿戴设备的创新,我们看到,医院端设备在过去20年甚至30年间,都没有特别多的颠覆性的技术创新,特别是电子类的设备,比如核磁共振设备,在过去几十年里,都被GE、飞利浦和西门子三个巨头垄断着市场。
在黄汪看来,很多医学领域都需要创新,比如基因编辑或电子类设备的技术都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而本次华米所倡导的小型化的、低磁场的核磁共振设备,其实是最近一两年新兴的一套技术,是原来巨头们看不见、看不懂甚至看不起的一种应用技术。
因为这种技术刚出现的时候,采出来的图像不够清晰,大家看到的都是高磁场。但随着技术进步,低磁场的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处理能够让图像越来越清晰。
本次华米投资的国外两家公司,都是通过原始的底层物理学创新,研究怎么在低磁场的传感器底层技术上做创新,配合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技术,降低成本,创造新型的应用和市场。
“我们的梦想是,未来这样的设备就像40年前PC进入到千家万户取代IBM大型机的历史一样,能够让这样的设备首先走到普通诊所、普通医院门诊,而不是一定要到三甲医院才能做核磁共振。”黄汪在说出这段话时,满眼都是坚毅的神情。
同时,黄汪还表示:“除了做身体检查之外,这种小型设备还可以放在医生的手术室里,因为它小巧,可以同时在做手术的时候,配合医生看到患者体内的情况,这个视觉引导也是在全球核磁共振领域的新应用,非常有前景。”
我们看到,最近几年间,在华米等一众穿戴设备公司的努力下,大家已经渐渐开始接受前置预防医疗的模式,而不是寄希望于事后医疗。前端做好监控,可以缓解就医难的负担,那么在医疗端如果也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促进基础医疗建设,无疑能够让患者更方便的进行检查。
显而易见,能够解决痛点的创新就是有价值的创新,同时这一方向的投入也代表了华米的企业责任感,相信随着华米技术研究的深入,这种小型医疗端设备也会快速进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