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势力 叙国恐难以和平过渡
《华盛顿邮报》15日分析,叙利亚权力真空引发境外势力对中东核心地带的激烈争夺,让叙利亚渴望和平与稳定变得遥不可及。图为叙利亚前总统阿塞德垮台后,广告看板留下弹孔痕迹。(路透)
叙利亚政权崩解,前总统阿塞德逃亡海外后,《华盛顿邮报》15日分析,权力真空引发境外势力对中东核心地带的激烈争夺,叙利亚渴望和平与稳定变得遥不可及,学界直言「和平过渡的可能性极微」。
阿塞德政权垮台的1周内,叙利亚已成多方境外势力的战场。美国在东部针对伊斯兰国(ISIS)残党发动空袭,土耳其在东北部打击库德族武装,以色列则在多处轰炸叙利亚的军事基础设施。同时,曾经支持阿塞德的俄罗斯和伊朗也在倒台后陷入被动,急于重新调整在叙利亚的部署。伊朗透露已从当地撤离4000名军人,俄罗斯则将部分人力转移至地中海沿岸的空军基地,是否进一步撤军尚不明朗。
分析指出,叙利亚除与5国接壤的地缘位置,也是宗教与意识形态的交汇处。沙姆解放组织(HTS)为首的势力拿下大马士革后,切断过去连接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和黎巴嫩的什叶派轴心,新的逊尼派势力从北向南穿越土耳其和叙利亚,进入约旦及波斯湾的逊尼派国家。学界人士形容近期局势为「中东中心地区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地震」。
叙利亚的混乱,让外国势力有机可乘,也加剧内部冲突的可能性。以色列攻击军事设施和缓冲区的行动,已引起反抗军的不满。一处中东风险顾问公司警告,上述行动可能令叙利亚新政权视以色列为敌,并削弱以色列同时应对他方威胁的能力。
同时,叙利亚东北部库德族控制区面临土耳其军事威胁。库德族记者伊索(Barzan Iso)表示,库德军队若因防御压力而撤离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地区,可能让美军驻地暴露于风险,对美国的反恐行动构成挑战。
伊朗如何应对其区域野心受挫,也将影响叙利亚及更广泛中东局势的发展。文中分析,伊朗可能选择与西方展开新一轮核谈判,或加倍努力试图重建在叙利亚的影响力。
叙利亚的内部动态使其政治重建充满不确定性。伦敦政经学院教授杰吉斯(Fawaz Gerges)指出,叙利亚是宗教与意识形态的熔炉,涵盖极端派、世俗派和少数基督徒,各种派别对国家愿景截然不同,外国势力可能利用内部分歧来推动自身利益。他认为,在被摧毁的废墟上建立全新叙利亚将面临巨大挑战,不确定性远超过其他任何承诺,和平过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