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预计MLF利率下调10-15个BP 1月降息是否会落地?

财联社1月6日讯 (记者 曹韵仪)年初央行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本周累计净回笼创历史最高单周记录。专家指出,1月逆回购投放或与春节因素有关,以春节在同一月份的2018年、2021年来进行观察,1月逆回购多为净回笼,MLF方面,通常为超额续做。

本月15日MLF利率会下降吗?有专家表示1月份很可能再次调降MLF10BP,同时LPR非对称降息,推动实体融资成本继续下行。随着市场对于1月降息的预期渐浓,也有专家对财联社记者指出,央行前期提出的维持银行息差和利润在合理水平,也意味着监管层不希望出现过低的贷款利率,从而为银行留存实力应对化债,防止因企业贷款利率过低等造成的资金空转套利行为。在利率传导机制下,LPR和新发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空间将有所收窄。

本月MLF操作是关键点

年初央行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本周累计净回笼2.423万亿元,创历史最高单周记录,数据显示,经过本周的自然到期回笼,存量央行逆回购规模已迅速下降至4160亿元。

从央行历年同期公开市场操作看:1月逆回购投放或与春节因素有关,以春节在同一月份的2018年、2021年来进行观察,1月逆回购多为净回笼,MLF方面,通常为超额续做。对于本月MLF操作的动向,市场提出了许多观点。国信期货认为,结合央行2024年货币政策新思路,将关注货币政策有效性,因此短期内降息操作可能性较小,定向降准以及超额续作MLF是可选操作。

目前,市场整体对于1月份降息的预期渐浓,央行后续动作备受关注,多位专家对本月MLF利率下调表示了积极的态度。中国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2024年1月份MLF很可能再次调降10个基点,同时LPR非对称降息,推动实体融资成本继续下行。

野村证券预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央行将分别在1月和4月进行2次各15个基点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MLF利率的降息,同时还可能进行一次25个基点的降准,以增加向银行提供可贷资金。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为避免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存款的流失压力加大,政策利率和银行间资金价格需要进一步下调。“预计新一轮降息周期将开启,MLF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LPR有望在年初调降。”杨业伟说。

因此,本月15日MLF利率的动向成为关键节点。2024年初,中小银行开启一轮跟降存款利率,而此前存款利率的突然下调已为银行的降息打开空间。据测算,存款降息对于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压降幅度大约在3-5bps,LPR报价下调概率增加,不过专家认为未来仍需MLF降息引导。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基于宏观经济走势,认为2024年上半年MLF操作利率有可能下调1次,届时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将跟进下调,进而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从宏观环境来看,王青指出,在物价水平仍将低位运行的前景下,着眼于提振内需,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2024年央行降息降准都有空间。

从外部环境分析,汇率压力降低。2023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暂停加息,释放出较为明确的降息信号,美元指数继续回落,中美利差有所收窄。2024年美、欧央行将转向降息,为我国央行“以我为主”、灵活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空间。

LPR和新发贷款利率下行空间收窄

展望1月,PSL重启后降息预期是否延续?目前,市场对于一季度降准降息的必要性达成共识,PSL操作对于降息预期的影响有限,为了防止资金空转,LPR和新发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空间将有所收窄。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人民银行节后在公开市场方面的操作并不会改变一季度降准降息的预期。究其原因,杨海平解释道,一季度公开市场面临资金集中到期高峰,叠加近期披露的物价数据,降准降息均仍有必要。

“另外从信贷投放的角度来看,一季度是信贷投放旺季,商业银行规划信贷投放,需要中长期的、可配置的自有资金,很难用中期借贷便利(MLF)等货币政策工具来代替,从稳增长、扩内需角度考虑,一季度仍有必要降准降息。”杨海平补充道。

民生固收分析师谭逸鸣认为,尽管在PSL投放后,市场对降息预期有所缓和,但从行为上来看并未显著改变,毕竟PSL是个慢变量,后续政策和基本面的验证短期内市场还不会反应和交易。1月降息的概率仍存在,且操作空间也在逐步打开,只是时间维度和节点的问题。

不过,为了避免资金倒转,降息空间有限,监管将避免出现过低的贷款利率,这也是保护银行息差的措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财联社记者表示,LPR和新发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空间将有所收窄。考虑到当前在信贷投放过程中,出现了部分贷款利率过度降低、存贷款利率“倒挂”,进而形成资金空转现象,扰乱存贷款利率改革成效。为此,央行三季度货政报告提出要“维护好存贷款市场秩序,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结合央行前期提出的维持银行息差和利润在合理水平,也意味着监管层不希望出现过低的贷款利率,从而为银行留存实力应对化债,保持稳健可持续经营,并提升资金运行效率,防止因企业贷款利率过低等造成的资金空转套利行为。在利率传导机制下,LPR和新发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空间将有所收窄。”温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