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G夺冠,不是中国电竞的“春天”

文:沈思涵 石丹ID:CBJTHINKTANK

11月22日上午,原苏宁易购电子竞技俱乐部宣布正式更名为WBG微博电子竞技俱乐部。SN战队的故事由此画上了句号。

随着职业联赛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开始投身电竞。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新兴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已经成为世界性文化现象,以“英雄联盟”为例,11月7日,中国战队EDG获得2021年(第十一届)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国内官方直播观看次数达1.5亿次。

但EDG夺冠,是中国电竞的春天吗?

没有人能预料到中国电竞产业的春天何时来,或许当国内的电竞俱乐部都已经实现盈利,电竞产业上下游都能够从 中受益的那一天,才是中国电竞的春天来临。

当 EDG 战队宣布夺冠的那一刻,仓颉忍不住激动地在宿舍振臂高呼,他连续发了好几条微信朋友圈内容,跟好友们分享这份喜悦。作为南京传媒学院的电竞专业大二学生,他深知 EDG 夺冠有着怎样的意义。

在 11 月 7 日举办的英雄联盟 2021 全球总决赛(S11) 决赛中,来自中国大陆赛区(LPL)的 EDG 战队以 3 比 2 的比分,逆转战胜韩国赛区的 DK 战队。消息一出,类似“EDG 牛”的各种弹幕、评论瞬间刷爆全网,甚至央视新闻和新华社也对此话题进行播报。这场举世瞩目的决赛,吸引了全球无数观众的目光。仅在 B 站这一个平台,S11 总决赛的直播就有近 5 亿次的人气。

“EDG 夺冠的含金量真的太高了!”仓颉忍不住感慨道,“这次杀进四强的队伍,可以说是英雄联盟举办 11 个赛季以来竞争力最强的一届。除了来自中国的 EDG,其他三强都是 LCK(韩国冠军联赛)的队伍,并且这三强都曾拿过世界冠军,但 EDG 在之前甚至连八强都从来没能进入。可以说在 EDG 夺冠后,从此‘恐韩心理’彻底消失!”

庆祝 EDG 夺冠之余,也能看到国内的年轻人对于电竞的澎湃热情,这似乎也预示着中国电竞市场将迎来新的一轮爆发。但随着胜利的喜悦之情渐然平复,细想之下,EDG 夺冠是否已经意味着中国电竞步入成熟,中国电竞产业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职业选手“吃青春饭”

随着 EDG 夺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电竞行业产生憧憬和向往,他们都希望自己也能有朝一日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复制 EDG 的荣耀。

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便是职业选手,他们也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轻松。作为国内某知名电竞战队里的主要成员,张升和其他队友们被无数人关注和羡慕。在他们的身上,承载着别人想象不到的压力。

正如很多 15 岁、16 岁便入行电竞的选手一样,张升也是经过俱乐部青训选拔培养后,才被签约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在他的日常工作中,打排位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天起床之后,我们就会开始打排位,有机会的话也会打训练赛。在比赛结束后,通常教练会带领队员一起进行复盘,一天下来大概会持续十个小时以上。”

对于普通人来说,玩十个小时的游戏或许是一种消遣,但在张升看来,日复一日地打排位难免会产生烦躁和压力。“就算是一名职业选手,有时候在比赛过程中也会出现技不如人的情况,容易导致心态和判断失衡,需要教练进行交流和开导,所以这也是作为一名职业选手需要克服的。”张升表示。

虽然一路走来充满波折,但张升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毕竟成为职业选手也是他多年前的梦想。如果根据 2019 年的数据,中国的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约为 10 万人,但国内的电竞用户却有数亿人之多。

由此可见,从普通玩家最终成为一名职业选手当属凤毛麟角。然而,这不影响年轻人们的热情,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把电竞当作一份梦寐以求的职业。

在张升看来,普通玩家要成为职业选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般人想走职业这条路并不是这么简单,职业电竞选手非常看重天赋,这种天赋基本是万里挑一的,同时也需要对游戏、对竞技战术有深度的理解,而且平时的训练工作也非常艰苦。普通人能不能具备职业天赋和毅力,通常试训一周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水平。”

很多人也许艳羡职业电竞选手有着一定的名气、不菲的收入以及粉丝的追捧,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好成绩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打出优异的成绩,那么职业选手与顶尖选手在流量、收入等各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曾有人用天壤之别来形容选手的收入差距,在国内,有些选手可以达到千万元年薪,然而在低级的小众赛事职业选手,即便是月薪数千元的也是大有人在。“电竞职业选手的收入差距大是事实,但这也是合理的存在,因为电竞行业的薪酬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选手的实力而定的,你有多大的实力,就会拿多少的薪酬。”张升说道。

张升表示,能够拿到千万元年薪收入的职业选手在电竞圈子里屈指可数。可对于职业选手来说,比起考虑收入本身,选手的职业生涯短暂才是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之前,按照普通职业选手的发展路径,通常会在 15 岁左右进入青训队伍,通过层层选拔后的选手,一般会在两三年后才进入职业战队。以 EDG 为例,在这支新晋的世界冠军队伍里,其中年纪最小的替补打野选手 JunJia 也已经 19 岁了。

通常而言,职业电竞选手活跃在赛场上的年纪大多是在 18 岁到 23 岁之间,经过这五年的黄金周期后,随着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的衰退,职业选手便会面临退役的问题。然而,只有部分夺冠且有名气的选手,才会在退役后依然备受追捧,大多数选手的商业价值一般,只能像普通人一样重新找工作。

这同样也是张升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但直到目前,张升也没有想好。“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主要还是做好一名称职的职业选手,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至于未来,我暂时没有考虑清楚职业发展规划是什么。”张升坦言。

专业教育存在短板

如何打破职业选手“吃青春饭”的限制,挖掘出选手的个人商业价值,这或许是很多电竞俱乐部和整个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同样,作为电竞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仓颉也面临着专业上的困惑。

虽然选择电竞专业得到家里人的支持,但是仓颉觉得,在大学课程当中电竞专业的设立,仍然存在着不少短板和弊病。

“我们学校有两个电竞专业,一个方向是电竞策划,另一个方向是电竞解说。虽然我学的是电竞策划,但现在有个尴尬的问题是,电竞专业到底要做什么?要做游戏设计,有美术专业对口的可以做;要做游戏策划,也有专门的策划专业可以做。也就是说,电竞专业在就业上不如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优势依然不强。”仓颉说道。事实上,电竞专业的出现至今仅有数年时间。2016 年 9 月,教育部新增 13 个专业,其中就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在此之后,国内一些大学、高职和中职院校才开始陆续开设电竞相关专业。

与大多数人想象不同的是,电竞专业学生毕业后并非从事职业电竞选手工作,而是主要往电竞赛事导播、 摄像、策划及解说等方向发展。按照仓颉的说法,电竞 专业从来就不是教学生打游戏,而是为中国电竞产业培养人才、培养体系的新学科。

根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电竞市场规模将突破 1800 亿元,用户规模也将达到 4.18 亿人。但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电竞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截至 2020 年,电竞行业人才缺口已达 50 万人。

电竞人才需求旺盛,是否意味着电竞专业学生就会纷纷涌入这片职业“蓝海”,仓颉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即便是电竞专业出来的本科毕业生,也有很多并不从事与电竞对口的工作。

“如果把电竞产业简单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游戏厂商,中游是赛事运营商和俱乐部,下游是媒体等服务性行业,那么在上游,腾讯、本站这些互联网大厂校招对学历要求很高;中游的俱乐部不会单纯因为你是电竞专业毕业就留下你,更看重你的个人能力和履历;而下游的招人则是过于随便,甚至不一定需要大学学历。”仓颉指出。对于电竞专业的发展趋势,仓颉坦言,虽然电竞已经成为了亚运会的正式项目,市场前景也备受看好,但作为电竞专业的学生,他并不看好电竞专业的发展。

“现在电竞在高校教育这块就感觉像是由于电竞市场火爆,所以高校也想分一杯羹、蹭热点一样,但学校的师资力量却不能让学生满意。很多具备电竞教学能力的人其实都在行业一线,并没有退下来当老师的意思,有些在高校当电竞老师的,他们对于电竞的理解能力或者说教学能力,甚至没有一线从业人士来得专业。更何况,现在大学里的电竞教材也是五花八门,根本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学科体系。”仓颉总结指出。

战队依赖资本输血

自出现以来,组建电竞战队就是一个极其“烧钱” 的投资行业,前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因此,在现有的电竞战队当中,不少战队背后都有着“富二代”的身影。

2018 年,来自中国 LPL 赛区的 IG 战队在 S8 赛季凭借“黑马”姿态夺冠,当时曾一度引发轰动。而 IG 战队的幕后老板是王思聪。

同样是冠军,EDG 战队的背后也有“富二代”撑腰。透过天眼查不难发现,EDG 的幕后老板是国内头部房地产开发商合生创展创始人朱孟依的长子朱一航。但相比号称“国民女婿”的王思聪,朱一航和其背后的“朱氏家族”要低调许多。

据《2021 年胡润百富榜》显示,朱孟依家族以 710 亿元人民币财富值列第 73 名。值得一提的是,就在 2017 年万达遭遇困境之际,“朱氏家族”也曾相助王健林低调收购了五个万达广场。

虽然合生创展在“地产圈”实力出众,但朱一航的心思却不在于此。2013 年,朱一航创建了 EDG 电竞俱乐部,而后又创立超竞集团并担任董事长,业务包括电竞、泛娱乐、电竞教育、电竞园区等,正式向电竞行业进军。

可以说,没有朱一航当时的决定和坚持,也就没有 EDG 的今天。而 EDG 的夺冠,本质上就是资本的胜利。

从事电竞品牌推广工作的叶诚就指出,要想奠定电竞产业的长远发展,资本的进驻是必要的。“有些‘富二代’一开始做电竞,只是为了满足娱乐的初心。但是事实证明,电竞行业要想做大,他们必须要把电竞当作一项事业去坚持。即便是 EDG 夺冠,也并不是简单的比赛本身,战队夺冠与俱乐部整体的建设管理、商业运作、青训选拔乃至职业赛事等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的,而做好这些事情,都需要耗费不少的资金成本。”

不仅是“富二代们”,就连国内知名的众多互联网大厂也纷纷投身于电竞行业。目前,在中国电竞战队区域分布当中,当属来自北京、上海两地的电竞战队最具实力。其中,较为知名的五支地处北京的电竞战队里,就有三支战队隶属于互联网大厂旗下,包括京东旗下的 JDG、百度旗下的 BDG 以及新浪旗下的 WB。

这些身在首都的战队背靠大厂输血,自然在投入方面要比其他城市战队来得更为舍得。但投入并不等同于回报,战队成绩也会呈不稳定状态。

“互联网大厂打造电竞战队,两者看似搭不上边,但实际上组建电竞战队给大厂带来的传播效应是成倍放大的。目前在全球,‘Z 世代’的用户在整个社会结构占比中已经达到 30% 至 40% 的高比例,如果能抓住‘Z 世代’对于电竞的需求,使其与自身战队建立黏性,就能够给公司本身吸引更多的流量和粉丝。同时这也会形成黏度更高的圈层氛围,从而反向给公司整体用户和内容做更好的服务。”叶诚表示。

商业模式亟待提高

外界曾传闻,有超过 80% 的腰部及以下的电竞俱乐部常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这一比例是否准确尚待验证,但电竞战队普遍存在盈利难题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虽然魔兽争霸、DOTA、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守望先锋等电竞游戏均有无数玩家使用,但由于电竞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一直以来电竞行业就没有长盛不衰的游戏项目,这也就导致电竞游戏一旦出现衰退期,电竞俱乐部长期积攒的人气也会逐渐下滑,从而影响经营收益。

如何在电竞游戏变迁的过程中,持续挖掘 C 端用户 的流量,保持较高的用户黏性和收益来源,最终形成自身的商业“长期主义”,这是很多电竞俱乐部为之苦恼的问题。

叶诚从品牌推广的角度指出,“商业模式非常成熟的俱乐部,本身就有多种途径来解决盈利难题,但是对于很多长期依赖资本输血的电竞俱乐部来说,除了让战队提高成绩,在俱乐部层面也可以通过运营新媒体矩阵、扩展粉丝互动渠道、加强粉丝应援文化等方式,来提高俱乐部的品牌价值,这在品牌赞助方看来也是喜闻乐见的。”今年 7 月,超竞集团副总裁、EDG 总经理潘逸斌提到一个数字,他表示目前国内能做到自负盈亏的俱乐部不超过 5 个,刚夺冠不久的 EDG 就是其中一家。

在 EDG 的收入来源构成当中,既有来自于赛事联盟的分成,也有品牌赞助、内容售卖和周边产品,以及选手转会的收入。这种类似于传统体育俱乐部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也让 EDG 在电竞商业化道路上走在行业前列,同时也是老板朱一航给“每位 EDG 选手奖励一套房”的底气。

然而,要像 EDG 这样有着成熟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战队成绩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作为国内某知名电竞俱乐部的战队经理,霍里对此深有体会。

霍里指出,好成绩是一个电竞俱乐部健康运营的前提条件。“如果战队成绩不好,就很难获得粉丝,也就很难进行商业化。在国外,很多传统体育如足球、篮球俱乐部大多有非常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然而,国内的电竞商业生态的建设与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很难做到像国外俱乐部那么高的商业成熟度,而电竞俱乐部的成本主要集中于选手的薪资、硬件设施等,尤其是选手薪资占比较高。”

从 2017 年开始,英雄联盟职业职业联赛中国赛区就采用了联盟化管理,即赛事主办方与各个俱乐部利益共享、共担风险,使联盟的总体商业价值得到提升。即便如此,联盟中的很多电竞俱乐部,至今仍在亏损状态停留。除了成绩不佳因素,在团队管理上不够专业,同样也是导致亏损的主因。

“现在很多赛训管理岗都是很早之前就在电竞行业工作的人,他们更像是‘实战派’,在专业的管理知识这一块并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如果有学习过专业管理知识,又有实际电竞选手管理经验的人才进行团队打造,对俱乐部的管理建设和经营收益将会带来更大的改善。”霍里指出。

显然,中国电竞产业在选手培养、专业教育、战队经营乃至赛事管理等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薄弱环节。想要改变现状,必然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和改进。

“没有人能预料到中国电竞产业的春天何时来, 但如果一定要给个时间,或许当国内的电竞俱乐部都已经实现盈利,电竞产业上下游都能够从中受益的那一天,才是中国电竞的春天来临。”叶诚总结说道。

(文中仓颉、张升、叶诚、霍里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