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过节不想回家,婆婆:你不回来,饭菜谁煮,儿媳:我不是保姆

#记录时光里的爱#

还有几天就到端午了,终于准备放假,可以好好玩几天了,说不高兴那是假的,前阵子货比较多,晚晚加班到10点钟,崔萍萍每天累得一回到家就躺着不想动。

可是一想到,放假了回到老家,天天得做一家子7、8口人的饭菜,她就头疼不已,她决定:今年说什么也不回去了,在市里该吃的吃,该玩的玩,不香吗,何必回去受那份罪。

可是早在上个星期天的时候,婆婆就打来电话了:“萍萍,你们端午应该有3天假吧,我可听到大孙子跟我说了,端午节全国统一放假3天,你们记得,回来前先去海鲜市场捎几斤小龙虾、几斤螃蟹带回来,大孙子难得放假回家,他就好这几口。”

“妈,今年我们没假放,因为要加班,所以端午我们一家三口就不回去了。”

“哟,那可难办咯,你不回来,饭菜谁来煮啊,过个节你们一家三口都不回来,这哪像过节呀?”

“妈,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又不是你们家保姆,饭菜非得由我来煮你们才有的吃吗。”

老公严万科听完萍萍的话,直接就生气地说:“崔萍萍,你怎么跟妈说话的,什么保姆不保姆的,他们爱吃你煮的饭菜,那是给你面子,谁说我们不回去了,端午节我们肯定要回去的。”

接着严万科对着电话喊到:“妈,您就放心吧,端午我们回去的,我们一家三口都要回,我让萍萍请假回去。”

崔萍萍挂了电话,狠狠地把手机甩到沙发上说:“呵呵,说得真是好听,给我面子,面子能值几个钱,嫁到你们家十几年,每次节后我就好像是去工地搬了几天砖头回来那么累,拜托你们不要再给我面子了。”

严万科看到崔萍萍真生气了,上前搂住她安慰道:“老婆,我知道这些年委屈你了,可你也知道大哥大嫂是有他们的事要忙,所以才一直没空进厨房,咱妈一天天老去,能陪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她就是盼着过年过节才能跟我们团聚,你就再辛苦一些,这以后啊我们小家的家务活我全包了,答应我,端午节我们回老家过节,好不好?”

崔萍萍知道严万科,他孝顺、重情义,当初他也是看中严万科这点所以才嫁给他的,平时别说放三天假了,哪怕放一天假,他都想回去陪陪婆婆。

崔萍萍和严万科带着女儿在市里定居,他们住在海鲜市场附近,每次崔萍萍回老家前,她都会到海鲜市场,买几斤海鲜带回去。

崔萍萍在一家灯泡厂上班,虽然每个月工资只有4000来块钱,但是厂里的各种待遇不错,每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厂里都会按照要求准时放假,崔萍萍就冲着这点,能在假日里陪伴女儿,所以她在那个厂一待就待了十多年。

老公严万科是一家大型超市的行政经理,每个月工资8000多元,他上的是行政班,每天朝九晚五,所以他的空余时间相对于崔萍萍更多一些,其实,这些年家里的家务活几乎都是他全包了。

而婆婆和大哥、大嫂住在老家镇上,公公在严万科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大嫂在镇上开了一家百货店,平时店里不忙的时候,大哥就出去打打临工,大嫂和婆婆轮流看店。

崔萍萍和大嫂一样都只生了一个孩子,不过大嫂家生的是儿子,崔萍萍生了个女儿,婆婆对待两个孙子的态度是一样的,人前人后一口一个我孙子、我孙女,叫得挺亲。

从市里到老家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每次大大小小的节日崔萍萍一家三口都会回去过节。

每次节假日,大嫂的店里是最忙的时候,整条街就只有三家杂货店,因为大嫂的杂货铺是三家中最大、货物最齐全的,所以她们店里的生意是几个杂货店中生意最好的。

尤其是到了吃饭时间,买水、买饮料、买啤酒、买各种油盐酱醋,大嫂一家忙都忙不过来,婆婆和严万科、还有崔萍萍的女儿也加入到了卖货的队伍中。

以前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崔萍萍不仅要煮饭煮菜,还顺便带俩孩子,那时候是最累最辛苦的时候,后来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懂得到店里帮忙。

婆婆偶尔会上楼帮崔萍萍洗洗菜,打打下手,可是这两年,婆婆的年纪渐渐老了,她走路都不太利索,只能坐在店里看店,防人多的时候,有人顺手牵羊没给钱。

崔萍萍想到,去年端午节那天发生的事,因为她就有些窝火,所以今年她实在不想回去再受那份气。

还记得去年端午那天早上,崔萍萍拿着个本子挨个问他们,谁爱吃啥,然后她按照大家的喜好,一一做了笔记,本以为大嫂会直接给她转账或者拿钱给她让她去采购,可谁知大嫂冷不丁来了一句:“哪样菜多少钱,你买好上称时拍照发家族群呗,我们过后好算钱。”

崔萍萍不禁冷笑出声,呵呵。

还拍照,合着大嫂是怕她多报还是假报赚她钱吗,她不算工钱、不抱怨麻烦也就算了,大嫂还防着她,真是太让人心寒,也太让人生气了,可她只要一想到老公严万科说的那句话:“都是一家人,别计较那么多,心宽才快乐。”之后她也就慢慢想开了。

那天晚上她煮了整整15个菜,15个菜里都有大家喜欢的菜品,15个菜,她从下午两点就开始忙,一直忙到下午6点半,她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当7点钟,客流慢慢变少了之后,她又一个人从二楼的厨房把所有的菜一一搬到一楼的店里,15套菜加上桌子、椅子,她总共跑了7、8趟。

等崔萍萍把所有的饭菜准备好,摆好上桌,她也累趴了,可气人的是,侄子一上桌就开始挑挑选选,不是嫌弃这个淡了就是嫌弃那个味精没放,嫂子不帮着崔萍萍说话也就算了,还安慰侄子说:“你先将就着吃两口,等过阵子妈妈请你到酒店去吃顿好的。”

大过节的,她也不想跟他们计较那么多,为了不伤大家和气,打圆场说:“下次婶婶注意一些,尽量按你的口味去做哈,今天你先将就着吃。”

没想到侄子得理不饶人,更加大声地说:“婶婶你都煮了多少年的团圆饭了,就没一点长进的,真郁闷,我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却给我吃个这样的。”

崔萍萍听完真想掀了桌子走人,可她想到如果自己跟一个13岁的孩子计较,那就显得她太小家子气了,所以她默默吃着饭,就是不出声。

本以为她的沉默和忍让会让他们有所收敛,没想到嫂子继续补刀:“的确是委屈我儿了,他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本想吃顿好的,没想到饭都没能吃饱。”

“你们别太过分啊,萍萍累了一天了,不求你们感恩,你们能体谅一下就好,你们要是真吃不下,就自己去煮,自己煮就能按照自己的口味来吃了。”

老公忍不住替我出声说。

“行啦,好好吃饭吧,一家子难得团圆,这要是你爸还在,看到你们几个吃个饭还吵吵嚷嚷的,他非得给你们气出病来。”

婆婆的话,终于让我老公和嫂子乖乖闭嘴了。

结果那一顿饭,大家都吃得很压抑。

想到这些,崔萍萍真的很不想回去,可是严万科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她不想扫了严万科的兴致,而且女儿也很想回去。

崔萍萍还是委屈了自己,一家三口回去了。

不过,今年她变聪明了,早上起来,店里还不是很忙的时候,她就拿了200块钱交给大嫂说:“嫂 子,今天晚上的菜你去买吧,我们一家三口吃啥都可以,你看着买,我们不挑,我先给你两百,不够你再和我说。”

嫂子摆摆手说:“买那么多人的菜,我可不会买,这么多年都是你负责的,还是你去吧。”

其实嫂子不是不会买,太阳那么大,她是懒得出门跑去菜市场受那份罪,崔萍萍说:“那我就按照去年的菜谱去采购了,你们有意见吗?”

嫂子摆摆手说:“没意见,没意见,就按照去年的去买。”

因为出门前,崔萍萍就列好了清单,所以一到菜市场她就按着单子一样样去采购,也花不了她多长时间。

崔萍萍早上8点多出门,10点多一点就回到家了,今年她学聪明了,中午吃过午饭后,崔萍萍把早上买回来的菜全部清洗干净,然后就跑到一楼了。

她对嫂子说:“嫂子,今年我帮你卖东西,你来给我们煮吃的,我们一家三口从来不挑剔,你们煮什么,我们吃什么,你儿子的口味你比我更了解一些,所以你来煮最合适了。”

“你说这么多年都是你掌勺,还是你来煮吧,你比我有经验一些。”嫂子推辞说。

“去年我煮成那样的,多委屈侄子呀,他一个月才回来一次,他就是想回来吃顿好的,我怕我搞砸了呀,您是他 妈妈,他已经习惯你煮的口味了,所以还是你来煮吧。”

“可是店里,我不放心啊。”

“有什么不懂,我会问妈,问大哥的,你就放心吧,再说了,我煮了这么多年,我也想休息了。”崔萍萍反驳道。

嫂子拗不过崔萍萍,最终心不堪情不愿地上楼了。

她从下午3点多就开始上楼了,可是我们等到7点了还吃不了饭,侄子抱怨说:“我妈怎么动作这么慢,我都快饿晕了。”

7点半的时候,嫂 子终于忙完了,但是她是不愿意自己端下店里来的,她指挥崔萍萍女儿、侄子上去一个菜一个菜的往下端。

等一切都弄好后,终于开饭了,侄子还是一如既往地挑挑选选,他尝了一口就直接吐出来了,他说:“老妈,你这是想害死我们吗,难吃死了,你怎么煮的,早知道这样倒不如让婶婶来煮呢。”

“你这个臭小子,我辛辛苦苦煮了一大桌子菜,你不懂得体谅我的辛苦也就算了,可你一开口就恶言恶语的,你反了天了你。”

崔萍萍在心里冷笑,原来不被人理解和体谅你也会生气,也会郁闷。

总结:

一家子只有相互体谅,学会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和谐共处。

如果每个人都自私的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的感受,那么这样的相处模式迟早出问题。

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一颗和善的心。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