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豪车失去溢价,英菲尼迪QX60降至30万元仍卖不动!

我对奢侈品牌有一些个人见解。首先,一线和二线奢侈品牌之间的差距并非很大。所谓的二线品牌难以凭借其品牌价值获取利润。如果按照传统定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奥迪属于第一梯队,而雷克萨斯、凯迪拉克和沃尔沃等售价在10万至20万元区间的品牌属于第二梯队。至于第三梯队的奢侈品牌,则已被边缘化。

典型的三线产品包括讴歌、英菲尼迪、捷豹和DS。原因很简单,即便降价也无法促进销售,失去了奢侈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溢价能力。奢侈品牌的本质不在于产品实力,而在于为用户提供“高端圈层”体验的能力。当用户拿到宝马、梅赛德斯-奔驰或奥迪的钥匙时,会感觉自己很有面子。然而,实际上,A4L、3系、C 级等车型的产品实力并不突出,品牌才是其销售的核心支撑。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力迅猛,不断冲击着20多万元的细分市场。凭借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800V快速充电、智能驾驶舱、豪华氛围等优势,对20万至35万元的市场发起了猛烈攻击。

例如,AITO M7的销量已连续几个月超过1万辆,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实力和品牌价值,成为售价超过25万元的SUV市场上的热门车型。很多人质疑中国品牌的品牌价值?但事实上,确实有大量用户通过购买行为支持自主品牌,如腾势、坦克、理想、蔚来等。中国品牌售价超过20万的车型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这表明在高端用户群体眼中,中国品牌的价值在不断提升。

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实力更强。与同价位的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奥迪相比,最近推出的星纪元ES、极氪 007 和智己 S7等车型在智能驾驶舱、性能和基本性能方面更具优势。在30万元以下的市场,一线奢侈品牌已无法与国内品牌直接竞争,因为电动汽车的产品实力过于强大。即使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一线品牌都是如此,品牌价值无法为二线品牌带来利润的情况就更糟糕了。英菲尼迪 QX60是一款几乎全尺寸的 SUV,尽管其终端价格降至30万元左右,但销量仍然不佳;凯迪拉克 CT5的终端价格已降至20万元左右;当年所谓的神车雷克萨斯 ES,现在其终端价格已降至23万元左右。

价格下降的核心原因是产品未得到用户认可,这首先体现在销量上。为了换取销量,只能降价。简单来说,二线奢侈品牌既没有品牌实力,也没有产品实力,因此根据目前中国品牌反击的速度,降价空间仍然很大。

毕竟,所有奢侈品牌都是建立在普通品牌之上的,生产成本并不高。例如,英菲尼迪和日产、凯迪拉克和通用汽车、雷克萨斯和丰田等,豪华车型的生产成本已经不高了。因此,谈到二线奢侈品牌的生存,唯一的选择就是采取更低的价格路线。因为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二线奢侈品牌将继续被中国智能产品所取代,为了生存,他们必须降低价格。

我个人认为,中国品牌在智能化和电气化方面做得很好,许多车型在相同价格范围内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我们不能否认奢侈品牌在品牌形象、内饰质感和整体汽车工艺方面的传统优势。因此,中国品牌要想真正打败奢侈品牌,除了在智能化和电气化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外,还需要加大对这些传统优势的投入,缩小与奢侈品牌的差距。

另一方面,奢侈品牌也需要自我创新,适应电动智能化的趋势。仅仅依靠品牌溢价和内饰豪华是不可行的。必须在智能化和电气化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奥迪等品牌的电动车型仍然有限,不会给人带来太大惊喜。如果继续这样竞争,被国内品牌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我认为奢侈品牌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投资于电子智能领域,开发出能够真正与国内品牌竞争的高质量作品。同时,要重塑品牌形象,让年轻人感受到奢侈品牌的时尚前卫。如果奢侈品牌能够完成这两个转型,我相信他们有很大的机会在电子智能时代重新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