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 歼-20 Su-57 美中俄5代战机全有问题
中方空军歼-20隐形战机进行飞行训练的资料照。(新华社)
几十年来,世界3大军事国都在致力开发5代战机,其中美国继打造了第1架隐形战机F-22后,又打造了F-35联合打击战机。至于中俄则分别研制了歼-20和Su-57隐形战机。
如今美国F-22战机已停产,而F-35、歼-20和Su-57中,虽然有的没有完全满足所有要求,但全被视为第5代战机,也都面临挑战。事实上,要符合5代战机的资格,就需要具备如匿踪能力,以及在不启动后燃器的情况下,以超音速巡航的能力等性能。
据《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网报导,航空专家指出,俄、中和美国5代飞机各有匿踪技术、发动机开发和维修等问题。虽然Su-57是俄罗斯研制的第一款5代战机,但鉴于它在几个关键项目上的缺点,分析师纷纷质疑,它是否真有资格入列。
北约定名为「恶棍」(Felon)的Su-57是在2020年交付俄罗斯军方。据说莫斯科只打造了10 架,但俄罗斯官媒却说,到2024年底时,将增为22 架,至于到2028年时,更会跃增为76 架。不过,至今还不清楚,这些计划是否会贯彻。至于它第一次出战,则是2018年在叙利亚上空。俄罗斯官员去年说,Su-57曾在乌克兰出战,这说法虽获得英国国防部公开的情报支持,但它们参加的可能是防区外攻击(Standoff Attack)。但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 Su-57 在正在进行的战争中广泛使用。至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Su-57 在现今的战争中广泛使用。
而其中一种解释可能在于,Su-57缺乏适当的匿踪特性。而问题或许出在莫斯科显然很难为其配备具有隐形能力的发动机和紧密放置的机身面板,以充分减少其雷达信号。莫斯科难以为它装备具匿踪能力的发动机,还有能充分减少它雷达特征的蒙皮。
总之,英国智库「皇家三军研究所」(RUSI)空战专家布朗克(Justin Bronk)指出,俄罗斯不愿在乌克兰动用Su-57显示,他们对它的匿踪性能还没信心。此外,他还说,Su-57只能搭载较旧的R-77空对飞弹,但由于这款飞弹有折叠栅格翼(grid-fin),无法内置,因此影响了它的匿踪性能。
另一方面,中方研制的歼-20战机首飞6年后,便在2017年服役。据五角大厦在2023年中国军力量报告中估计,解放军已打造了超过200架歼-20战机,正准备将它们升级,安装自制的涡扇-15发动机。一旦歼-20安装这款量身打造的发动机,就能不启动后燃器进行超音速飞行,增进匿踪性能。
然而,长久以来,中方国防工业一直难以打造先进发动机,因此空军一直使用较旧的自制和俄制发动机。美国海军前情报官达姆(Mike Dahm)说,歼-20发动机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但他认为,这显示中方国防工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他指出,尽管中国技术进步,但无论在发动机、匿踪材料或冶金等高端制造技术上,依旧落后西方。尽管曾遭遇挫折,但歼-20今年夏天似乎达成里程碑,装上涡扇-15发动机试飞。不过,如今在美国空军协会(AFA)智库密契尔航太研究所(The Mitchell Institute for Aerospace Studies)担任高级常驻研究员的达姆警告,纵使解放军设法克服制造挑战,但涡扇-15发动机的可靠性仍值得怀疑,并可能会引起问题。「在发动机的使用期,他们得更频繁地维修发动机,并可能需要更常更换发动机,」他说,「那些维修挑战最后会影响战机的战备状况和可用性。」
而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支援美国空军分析的工程师博纳特(Michael Bohnert)则说,维护战机隐形涂层是个昂贵,并「痛苦」的过程,无论从劳力或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都需要重金投资。
尽管中俄在研制5代战机上都是新手,但连像美国这样,从2005年就拥有5代战机的国家,F-35战机也面临挑战。由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打造的F-35是继F-22之后的美国第二款5代战机,其中有为空军打造的F-35A,为海军陆战队研制的短场起降F-35B,还有为海军所建的F-35C。
美军约有450架F-35,而五角大厦打算,未来数十年还要采购约 2,500 架。预估这款战机的寿期成本超过1.7兆美元(近53兆台币),而其中大部分将用在战机的运作和维修上。
美国国会稽核处(GAO)9月公开的报告显示,这昂贵到家的专案不断受维修和可持续性问题的困扰,以致经常影响战机的战备状态,至今仍然如此。例如,今年稍早F-35能执行任务的时间勉强超过一半。报告具体指出,如缺乏支援设备、备件、足够的培训和技术数据等,这一切都可能导致维修延误。此外,报告还发现,F-35专案在建立维修设施上进度落后,同时美国政府严重依赖承包商,以致降低了自身的决策力。
而国会稽核处国防能力和管理主任莫蕊儿(Diana Maurer)则直言,多年来首要的问题在于,F-35专案致力生产。重心主要放在研发和采购上,而维修及相关成本却往后面摆,结果如今这些问题出现了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