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国家庭的心酸现象:很多家庭在父母走后,兄弟姐妹就慢慢不来往了
在咱们中国的家庭里,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就是有很多的多子女的家庭,当父母健在时,兄弟姐妹都很和睦,大家平时也是常常来往的,有什么事情了也都会相互帮忙。
可一旦父母离世了,那无形的纽带仿佛断裂,兄弟姐妹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少,亲情也逐渐变得淡薄。甚至有些兄弟姐妹之间,也会翻脸成为仇人,从而断了来往。
就拿我邻居老张家来说吧。老两口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老三是个女儿。在老两口在世的时候,逢年过节家里可热闹了,一大家子近20口人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那时候,兄弟姐妹之间就算有些小摩擦,也都不会放在心上,因为父母在,家就在,亲情的凝聚力就在。
父亲老张走得早,是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孩子们,日子虽然苦,但一家人的心还是齐的。母亲就是那个维系家庭的核心,她总是叮嘱孩子们要相互照顾,血浓于水。
每次家庭聚会,母亲坐在中间,看着孩子们聊天打闹,眼里满是幸福,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能一直这样亲如一家。
然而,随着母亲去世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了。首先是财产分配的问题。老房子虽然不值多少钱,但在这个三线小城市里,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
大儿子觉得自己照顾母亲多,应该多分;小儿子觉得大家都有赡养义务,应该平分;女儿呢,夹在中间,本来想缓和兄弟俩的矛盾,可说着说着也卷入了纷争。
曾经被父母掩盖的性格差异也凸显出来,大儿子性格强势,说话直来直去;小儿子比较敏感,觉得哥哥在欺负自己;女儿呢,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方式,对两个哥哥的争执也渐渐感到厌烦。
这还只是财产问题,其实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已经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疙瘩。
小时候,母亲总是把好吃的偷偷留给小儿子,因为小儿子身体弱,这让大儿子心里有些不满,觉得母亲偏心。
这种不满在小时候还不明显,可随着年龄增长,在一些利益冲突面前,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
而且,在赡养母亲的过程中,大儿子觉得自己付出得多,小儿子却觉得哥哥管得太多。虽然母亲是他赡养的,但是也给他带孩子了。而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己带的,所以就应该老大多赡养老人。这种责任承担上的分歧也让矛盾越来越深。
就这样,母亲去世后的几次争吵,让这个曾经温暖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以前每周都有的家庭聚会没有了,兄弟姐妹之间的电话也越来越少,偶尔联系也是为了一些还没解决的琐事,说着说着就又吵起来。
原本血脉相连的亲人,在父母离去后,因为性格、生活方式、价值观的不同,再加上财产和责任问题,关系变得疏远,甚至形同陌路,这实在是令人惋惜。
听说在去年春节,老二没有来老大家拜年,就连祭祖、祭拜父母也都是各自分开去的。
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它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无奈。父母就像胶水,把不同的子女黏在一起,当父母不再了,这种神奇的胶水也就失效,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缝隙就开始扩大,让家庭的大厦摇摇欲坠。
真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在父母健在时,处理好这些问题,让亲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