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着的未来城市——“智慧城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
全球各国的“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
如何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目前在探索的一条路径
1993年以来,智慧城市理念即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关注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
2008年11月,恰逢2007年-2012年环球金融危机伊始,IBM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所提出的“智慧地球”,即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随后,智慧城市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火爆起来。
21世纪初纽约市提出了旨在促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智慧城市”计划,并于2009年启动“城市互联”行动。同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2006年,新加坡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2009年,日本推出了“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这10年来,中国也在不断发展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说了这么多,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所以,智慧城市实际上涵盖了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维也纳理工大学区域科学中心提出了体现城市智慧的六个维度:增长的经济、便捷的移动、舒适的环境、智慧的民众、安全的生活、公正的治理。它的功能体系包括社会治理、市民服务和产业经济三大类别,市政、能源、政务、交通、卫健、制造和物流等多个智慧应用。
在全球范围内,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为22.7%,仅次于美国与西欧地区。
我国也早已着手准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我国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3年,公布20个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2014年8月29日,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明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我国超过500个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国不断出台新政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早期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参与者,以IT(以IBM为代表)和ICT(通信技术企业)企业为主,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新兴技术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管理城市资产,如公共交通、污水系统、道路等问题。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以技术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的实际需求渐行渐远,导致不少智慧城市项目建成后城市居民无感知、无体验。因而,如今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从“技术主义”向“人本主义”(关注市民对于智慧城市的感知和体验)转变。即使用“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创新2.0理念及其方法,充分利用技术激发市民的智慧,来推动城市规划,通过发挥“群体智慧”来加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并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部分内容来源:巴禹 智慧城市的人间烟火、智慧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