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保障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原标题:法治保障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 秦 鹏

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将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在生产、消费、生活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焕新”的意义。一是助力生产焕新,通过消费品的追“新”导向,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空间。二是助力消费焕新,通过推动消费品更新换代,能够有效撬动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拓展消费空间。三是助力生活焕新,通过以旧换新,促使居民既能充分享受更多优质消费品,又能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既需要政策的指引,也离不开法治的保障。近年来,我国通过完善一系列政策法规,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发展。2018年修订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为资源化、再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此后,《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出台,对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家电以旧换新、旧房装修等事项进行了专门规定。今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将“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纳入重点工作。由此可见,良好的政策法治环境为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也要看到,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仍有一些堵点难点,其中涉及的标准问题尤为凸显。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标准欠缺,“新”“旧”不够“明”。部分消费品缺乏具体的升级、淘汰标准,在更新换代的时机节点上并不明确,有的甚至尚未纳入更新换代的领域范围。而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每年的报废量接近10%,即2023年当年就有3亿台左右的报废量。面对如此巨大的报废数量,如何合理回收处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回收标准不明晰,许多大件家电处理并不规范,由此也产生了安全、环境等问题。另一方面,标准滞后,换“新”不够“新”。以旧换新,就是要让换新后的消费品具备新优势、释放新动能。但目前诸多领域由于能效、技术等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有差距,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在生产生活中的“新”感不强,乃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弱势,换“新”实效有待增强。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行动方案》将标准提升行动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体系,通过多项有力举措,将更好发挥标准对于消费品换新领域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的引领支撑作用。

首先,让标准更全。《行动方案》不仅要求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完善产品升级与退役等标准,而且要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完善绿色设计、再生资源回收等标准,助力构建科学规范的回收体系和管理体系。这也意味着,在消费品换新领域将形成覆盖节能、降碳、安全、环保、性能等多维要求的标准体系,将更好引导企业和消费者选择最佳以旧换新时机,规范处理废旧消费品。

其次,让标准更优。《行动方案》明确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环保等标准升级,这意味着要以更“优”标准推动产品更“好”,实现生活更“美”。

最后,让标准更强。如强化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标准走出去。通过更强标准,能促进更多优质消费品在国际市场中成长。

总之,《行动方案》为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标准”之道提供了明确的指引。相关方面不仅要定好标准,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也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制定修订涉及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标准,让企业能承受、消费者可接受;而且要用好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在质量引领、绿色认证等方面的作用,用先进标准倒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相信通过各方面牢牢把握“标准”之道,定能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焕发全新动能。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