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白名单”项目获近1.4万亿融资

昨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统计,目前,商业银行已审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5392个,审批通过融资金额近1.4万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介绍,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城市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符合规定的“白名单”项目及时获得资金支持。为促进项目建成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稳定房地产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融资取得阶段性成效。

房产开发贷款余额 较年初增4000多亿

“当前,为了做好保交房工作,各城市协调机制正在全面了解所在地在建已售未交付房地产项目信息。对于需要通过‘白名单’获得融资支持但尚未满足‘白名单’条件标准的项目,城市协调机制督促银行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房地产企业要采取措施尽快修复问题项目,城市政府要加强协调,推动符合‘白名单’条件标准的项目应纳尽纳。”廖媛媛在会上说道。

廖媛媛介绍,截至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000多亿元,经营性物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并购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今年1-7月,商业银行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1万亿元,有效支持了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保险赔付仅占灾害经济损失约10%

发布会上,关于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保险赔付的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介绍,截至目前,今年南方地区受灾比较重的比如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区的保险赔付,已经赔付了大概28亿元,保险机构投入人力约8.7万人次,派出查勘救援车辆约5.8万辆次,较好支持了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

“综合来看,我们国家保险业在应对灾害事故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发挥,但是与全球的平均水平相比,应该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今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大概是1200亿美元,其中保险的赔付大概是600亿美元,占比大概是50%,我们国家保险赔付占灾害经济损失大概10%,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尹江鳌在会上说道。

焦点问答

民营银行净利润负增长?

金融监管总局: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影响当期利润

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民营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廖媛媛解释,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速持续放缓,主要是受到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影响。今年1-7月,银行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9个基点,较前期的高点也就是2021年下降了超过100个基点。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同比下降19个基点,也较前期高点下降超过50个基点。净息差的收窄导致了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另外一个影响净利润的因素是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降低服务收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已经连续5年同比下降。

“面对利润增长放缓的压力,近年来,商业银行也是通过多种方式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仍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比如说今年上半年,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0.4%,仍然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也就是说,它不仅盈利,而且它的净利润还是正增长的。同期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也基本保持稳定。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银行机构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廖媛媛在会上说道。

对于民营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廖媛媛表示,今年上半年,民营银行总体是盈利的,但是有几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这些银行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直接影响了当期利润,导致了民营银行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

设立首席合规官有何作用?

金融监管总局:对未能有效实施合规管理的违规行为加大惩戒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制定合规管理制度,设立首席合规官。

王胜邦在发布会上主动回应,要全面强化金融机构合规管理要求,明确合规管理责任,推动金融机构形成以上率下、全员参与的合规文化,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规机制。

南都记者关注到,关于合规官在金融机构的“地位”,《办法》明确,金融机构应当在机构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首席合规官是高级管理人员,接受机构董事长和行长(总经理)直接领导,向董事会负责。金融机构应当在所设省级(计划单列市)分支机构或者一级分支机构设立合规官,合规官是本级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接受本级机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金融机构的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应当取得任职资格许可。

关于合规管理保障,《办法》提出,完善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合规管理部门及人员履职的相应保障措施。要求金融机构为合规管理部门配备充足、专业的合规管理人员,通过合规人员的专业性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明确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的参会权、知情权、调查权、询问权、建议权、预警提示权等履职保障。

此外,对于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办法》明确相关行政处罚及其他监管措施,对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等未能有效实施合规管理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追责,加大惩戒力度。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过往具体实践中,股东权力常常凌驾于金融机构的规章制度,给金融机构的运行与监管带来困难。

自去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为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加强全链条监管,总局实现行政许可、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监管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联动,整治市场乱象。

在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比如信贷、投资、票据,造成金融风险的“关键人”,比如高管、股东,以及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比如关联交易、循环注资,加强监管,从严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科创领域的支持

关于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司长王胜邦向南都记者透露,下一步还将有相关政策出台,进一步推动落实。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持续增加,更加精准高效。

“资金总量稳中有增,资金结构也更加优化。”肖远企提到,主要是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到7月末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1.4%,高技术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3.9%。另外,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7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7.1%。金融机构对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进一步提升,7月末养老产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6.1%。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2.4%。

值得关注的是,在科技金融方面,总局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聚焦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结合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融资服务和保险保障需求,提高适配性。同时,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5%。

采写:南都记者 潘珊菊 杨文君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