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專業傲慢 把患者擺中間
一位教师退休的长辈李老最近感到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详细检查。在就诊过程中,李老试图向医生陈述症状中令其忧虑与困惑之处,但医生显然不感兴趣,不耐烦地简单答复后,便让李老到外面等候处方缴费。这种傲慢态度令李老深感无奈,再问下去只会更凸显自己的「无知忧虑」,让他失去了深入了解保健卫教的兴致,反正问了也是白问,照指示吃药就是了。
这样的案例,在吾人求医看诊的经验中屡见不鲜,医者的专业傲慢削弱了患者对问病的信心,罹患的如果是小感冒也就罢了;若是较为复杂的病症,或是像李老数天后就因心脏病发被救护车送进医院的情况,可就相当不妙。
医者对自身专业知识的高度自信,表现出专业的傲慢,从而忽略了患者知的需求与焦虑的感受,专业傲慢的第一个挑战点来自于病症的讲解。在医者来说,病情研判是展现专业能力的基本功;然而,对于病患及其家属来说,专业术语复杂难懂,可能导致误解甚至引发焦虑,因此需要医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辅助以图表向患者解释病情,这不仅能够加深病患及其家属对病情的认识与了解,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关心。
其次,常令患者感到困惑不安的是关于医疗检查,尤其是在未被充分告知检查目的和意义之时。举例来说,当医生建议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时,最好能够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其结果,将如何影响到治疗方案,如何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好的健康管理。与此同时,若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医者亦当不厌其烦地与病患及其家属讨论这些选项,以便能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药品的疗效与副作用防范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患者对药物应有的了解不仅限于其疗效,还包括其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医者可以指导患者如何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并告知他们在出现何种症状时,应快速地联络到医者。
提升医者的同理心与沟通技巧,是纾缓专业傲慢的重要培训;具体做法可以透过角色扮演练习、模拟医病沟通场景的实务演练,以帮助医者自觉并使用更通俗简明的话语,将复杂的医学资讯传达给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发挥同理心,从而避免因专业傲慢而引发的沟通障碍。
最后,医疗机构可以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文化风气,鼓励医生尊重和支持患者提问,视患者的提问为促进医疗决策的积极行为,而非对其权威的挑战。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奖励机制,激励医者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放下专业的傲慢,把患者摆在医病关系的中央;耐心讲述病情关键知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疗决策,而非将患者的「没意见」,或是把仪式化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等同于医病共同决定。
总之,欲改善积习已久的医者专业傲慢态度,非一蹴可几,需从专业医者的自我觉察到制度改进,全方位努力,方可期待一个更为平等和谐的医疗环境,让医者、病患及其家属能够正视医疗专业知识的落差,相互尊重、共同努力,实现更好的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