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城》:港影的又一次余晖闪耀,刘德华再次证明自己的实力
刘德华的《焚城》静悄悄的11月的“冷淡期”上映了。
本以为作为一部港影作品,又没有铺天盖地的宣发,还是在非“大期”上映,这部戏必然扑街,却不曾想:《焚城》硬生生靠着自己的实力,杀出了重围,问鼎票房第二,口碑更是居高不下。
《焚城》这部戏,可谓处处都是优点:冲突设立得巧妙,人物形象饱满,有情怀又有质疑。
先说冲突。
《焚城》之所以叫“焚城”,就是在放射性元素泄露后,当局的领导与专家之间的意见发生了偏移,导致错失了最佳的挽救时间,从而导致了一场滔天大火的现世。
这是“冲突”的来源:专家、官员和不知情的民众。
专家将危害性表明的清清楚楚,但一群坐在办公室吹空调的官员不当回事,这就算了:一边讽刺专家小题大做,一边安排家人出逃,在事情进入无法挽救的地步后,领导们又先一步撤退。
在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脑海中只有一句话:太敢拍了。
将“外行指导内行”与“吹着空调,穿着奢侈品的服装,抹着昂贵的口红,喊着廉价的口号”演绎得淋漓尽致,看得人气血上涌。
在影视界,评判一部戏的好坏,就看是否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这一点,《焚城》不仅做到了,还做得非常的好,在剧情合理顺畅又刺激的推动下,观众的情绪不禁跟着剧中的导向走,在紧张刺激与愤怒的情绪中,摇摆不定。
能将观众全程代入情绪的作品不算多,《焚城》做到了,它也成功了。
冲突之外,《焚城》的第二大特点,也是让这部戏出彩的关键,更是让这部戏有着强烈情绪带动性的关键:人设饱满。
《焚城》严格来说没有“绝对的反派”,只有各自立场不同的人。
刘德华饰演的专家范伟立,桀骜不驯、个性斐然、对待晚辈有着一股子“好为人师”的莫名情绪,高傲出世又将普通人的命当命,但范伟立一直以“市民的生命”为核心为主张,就很出彩,最后更是为了让主犯高培德受到应有的制裁,范伟立选择了背下黑锅,将一切过错从当局揽在自己身上,与高培德来了个玉石俱焚。
刘德华的范伟立,真的满足了普通人对“教授专家”这个高知分子的幻想:有理想主义,又恃才傲物有着自己的桀骜,但又体贴人民,还爱说教。
刘德华真的是把一个“高知教授”,演绎出了精髓,刘德华不年轻了,今年63岁了,他真的以后可以多尝试类似的角色,很贴切不突兀,还有共情感。
与刘德华对立的,则是莫文蔚的Cecilia。
莫文蔚也将这个角色演出了精髓:霸道、帅气、言不由衷,一边讽刺范伟立教授的主张是在小事化大,一边远离灾难核心区,除了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就是坐在办公室吹空调,还爱打官腔,让人看得又气又恼,恨不得将Cecilia这个领导套上麻袋打一顿。
能将角色的形象塑造成这样,莫文蔚真的很牛,完全颠覆了世人对她的认知。
消防员团队,让这部戏直接升华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拿着不高的工资,做着危险又伟大的事情,火灾面前,纵然知晓可能一去不返,却义无反顾。
个人感觉:《焚城》的伟大就在于,三名消防员,为了接好雷管,选择放弃最佳的逃生时间,留在地下继续修复,观影时我以为最后三位消防员会从浓浓烈火中走出,闪耀着英雄的光辉。
让人失望又觉得惊喜却是:三位消防员,没能披着英雄光辉走出火海。
这样的结局,让人有些心疼的同时,又觉得真实无比:这就是消防员的工作啊,这就是消防员啊,在和平年代做着最危险的工作。
《焚城》的每一个角色的形象,都不会让人觉得突兀,都很符合大众的“刻板印象”,刘德华的“专家”,莫文蔚的领导,白宇的消防员队长等等,还有郑则仕等配角,每一个都将自己的角色呈现出了精髓。
要让一个角色的形象饱满,已经是不容易,《焚城》全员形象饱满,光是这个优势,就足以让这部戏加分不少。
《焚城》的艺术性,在各大老牌实力派演员的刻画下,直接拉满,《焚城》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电影是第七艺术”。
此外,这部戏还让人看见了“洋垃圾”这个耳熟能详,但世人却并不了解的东西,其存在的巨大危害性。
光是这一项功绩,《焚城》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