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CEO自曝座驾是小米SU7,从上海空运到芝加哥,开了6个月都舍不得撒手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等媒体报道,在10月21日播出的一档播客节目中,美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吉姆·法利透露,自己过去半年来一直在驾驶小米电动汽车,并且不想放弃驾驶这辆车。
吉姆·法利在节目中 图片来源:环球网
法利在节目中大谈小米汽车,“这太棒了。他们每月卖出1万到2万辆。六个月内就销售一空。”法利在采访中谈到小米SU7的成功时说道。“你知道,这是一个行业巨头,也是一个比汽车公司强大得多的消费品牌。”他补充道。
“我不太喜欢谈论竞争,但我开的是小米。”法利继续说,“我们从上海往芝加哥空运了一辆,我现在已经开了六个月了,而且我不想放弃它。”据了解,小米SU7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
与法利对话的主持人罗伯特·卢埃林也提到,今年他去澳大利亚探亲时,发现两个亲戚都换了比亚迪。法利神情严峻地补充称,在澳大利亚的燃油车市场也是这样,那里卖得最好的SUV不是丰田或福特,而是长城哈弗汽车。
2023年初,法利首次访问中国。当时他与CFO约翰·劳勒体验了一把合作伙伴长安汽车的电动SUV。两人在测试跑道上全力测试后,“沉默不语地”坐在了一起。
对于福特而言,现在经常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与中国车企竞争,然后活下来。
法利表示,电动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的势头并没有改变,正在剧烈变化的是行业内的赢家和输家。而且发生变化的不只是汽车行业,而是全球工业制造业的版图。就在美国人想着如何搞电气化结构和软件赋能的时候,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开始细分,增长最快的市场是能跑长途的增程式混动,而且中国还有成本优势。这也在改变全球市场和消费者的品牌偏好。
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借加征关税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舞关税大棒,引发广泛关注。美国政客们声称,中国电动汽车价格低廉,主要是因为获得了政府的补贴。然而,有专家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价格低廉的背后,是其拥有庞大且低成本的供应链闭环,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例如,中国已建成了超过300万个公共充电桩,而美国至今仍在为建设50万个公共充电桩而努力。有美国消费者对此次关税政策表示不满,认为这会进一步增加电动汽车的购买成本,从而阻碍了更环保的出行方式。
极目新闻综合环球网、财联社
(来源:极目新闻)
延伸阅读
福特CEO:来了中国才知道我们落后了
当长安福特的销量从2016年的月均8万辆下滑到今年8月的16623辆时,折射出电动时代下,其背后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乏力。
福特全球CEO吉姆·法利近日在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今日亚洲》栏目中表示:“来了中国,才知道我们落后了”。
福特全球CEO吉姆·法利接受央视采访
事实上,吉姆·法利在2023年访问中国后,就产生了浓厚的焦虑感。据报道,当时法利与福特CFO试驾了合资伙伴长安汽车的电动车之后表示:“他们领先我们了。”这款电动车在驾驶质量和科技功能方面遥遥领先福特,在吉姆·法利看来,这种领先已经是一种 “生存威胁”。
而在看到了比亚迪海狮07后,他们瞬间明白了为什么福特引以为豪的“电马”Mach-e仅能在中国月销两位数。不论是福特蓝底logo上那只象征着活泼的“小白兔”,还是Mach-e上的那匹电马,都在中国“狼群”的生存威胁前变得了无生气。
比亚迪海狮07与福特电马的对比
美国人不明白,为什么都在造电车,中国车企的成本可以比自己低这么多。当时,吉姆·法利就将小米和理想等多个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运往总部供当地同事和工程师进行体验和研究。
多个品牌电车电池成本占比对比
在多次访问中国市场后,福特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中国电动汽车正在以“光速”前进,中国的电动汽车采用AI和其他大量新技术,而美国却找不到类似的产品。中国车企通过高效的产业链,正在以低价提供更好的产品,并且在海外迅速占领市场。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份额已经达到10%,而两年前,这个数字几乎为零。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动车在巴西市场份额为88%,在泰国市场份额为70%。
事实上,吉姆·法利到访中国分别是在2023年和今年4月。回去之后,福特是否做出了改变?的确有改变,但并不是人们意料之中的“奋发图强、迎头追赶中国电动车”的剧本,而是调转方向——一方面避开主流电动市场,转而开辟小型电动车,避免在主流市场与中国对手正面碰撞;另一方面,保留内燃机,专注于“非电动化方向”的技术升级。
今年6月,据外媒报道,福特正在准备推出最新的价格更低的纯电动汽车,福特汽车已经开始招募前特斯拉、苹果以及RIVIAN的工程师,这些员工将组成一个全新的团队并开发低价纯电动车型。但与此同时,糟糕的二季度财报让吉姆·法利有了对电动化战略更清醒的认知,我们不会过快推出小型电动汽车,“我们刚刚面对现实”,他说:“如果我不能在前12个月内赚钱,我就不会推出任何车辆。”
福特财报显示,二季度福特电动车业务销量为2.6万辆,平均每辆电动汽车亏损4.23万美元。上半年共销售3.6万辆电动汽车,每卖一辆电动车亏损6.94万美元。在行业价格下行的压力和批发量下滑的双重打击下,福特预计2024年电动车业务的亏损将在50亿至55亿美元之间。
福特在中国的窘境,本质上是在电动化水平上的落后。而作为福特的高端子品牌,林肯也伴随着福特缓慢的电动化脚步,从而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
今年1-8月,林肯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约为3.6万辆,平均月销量在4500辆,按此推算,林肯中国今年累计销量约在5.5万辆。作为对比,2023年林肯中国销量约为7.3万辆,2022年林肯中国销量为7.9万辆。
纵然从上汽大众来到林肯的知名职业经理人贾鸣镝在4月份的北京车展首秀上,以“传世豪华”为主题展现了其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语言感染力,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022年3月推出国产车型林肯Z之后,林肯这两年并未推出全新车型,只是对旗下冒险家、航海家、飞行家等产品进行了年款迭代。在电动化方面,虽然冒险家、飞行家和林肯Z皆有混动车型,但声量都不大。
福特此前对林肯品牌做出转型规划,林肯汽车将于2026年前推出5款纯电SUV,但受制于上文提到的原因,这一计划被放缓。
众所周知,林肯在华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研发部门,产品依靠全球车型体系导入。因此,林肯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肯美国总部的产品力能不能吸引中国人。
显然,这越来越难了。
的确,能够将座椅做成两条腿单独调节支撑角度这种细节彰显了林肯的豪华功底,但在中国智能电动车绝对的大空间和各种女王座椅等大量“本地化细节”和新车发布会上满屏的8295P、Orin X和端到端智驾方案面前,林肯式豪华的感知度并不明显。
虽然暂时落后了,但是林肯品牌很坚持自我。
在对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和自身的战略规划进行重新评估后,林肯决定在其车型阵容中继续保留传统动力总成,不走激进的电动化路线,而是专注于整合其他高科技功能,以提高其车辆的整体吸引力。
林肯总裁黛安·克雷格认为:“我们要倾听客户需要什么,比如林肯领航员的客户往往会装载很多货物和乘坐者,所以电池没那么有意义。在我们真正了解我们的优质客户想要什么之前,我们不会就品牌电气化的去向做出任何具体的重大声明”。
在包括福特/林肯在内的北美汽车制造商看来,混动车和内燃机车的优先级要远高于纯电动车。在“客户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的理念中,林肯在美国优先开发内燃机为主的新车并没有错。但正如上文所说,林肯中国的产品线很大程度上基于其全球产品线的平移,这就意味着,它目前无法跟上中国客户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
对于林肯中国总裁贾鸣镝来说,他的面前其实是一道无解题。毕竟,“林肯的豪华”与“中国市场期待的豪华”之间,差的不只是一套营销方案,而是以“代际”为单位的产品力差距。而林肯总部的“用户思维”和中国用户的需求之间,毕竟隔着浩瀚的“太平洋”。
贾鸣镝曾表示,“林肯是个小而美、美而精的品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也是放弃了林肯销量大幅增长的愿望。
从林肯到福特,这家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旗下的两大主流品牌,越来越失去其在中国市场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