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医生捂住了女子的嘴!
本文作者:谭先杰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2024北京榜样”5月榜人物
一
10月13日,我乘坐G83高铁前往武汉参加科普评审。刚过石家庄,突然高铁广播:11号车厢有旅客突发疾病,请是医务工作者旅客前往抢救!
坦白地说,我最初有些犹豫。因为,广播并没有说明突发疾病者是男是女,我是妇产科医生,能提供帮助吗?而且,我在15号车厢,或许其他医务工作者已经前往。
尽管如此,我还是下意识地合上电脑,塞入双肩背,向11号车厢奔去!
二
到达11号车厢,挤过人群,我看见了发病旅客。一名中年女性瘫躺在座椅上,很虚弱。
已经有两位医务工作者正在施助,一人在准备糖水,另一人测量血压。
我伸手摸摸了旅客的额头,全是冷汗,又摸了摸她颈动脉,脉搏基本正常。
同行说血压正常,怀疑是低血糖反应,旅客也说自己昨天吃东西坏了肚子。
突然,旅客说她手麻,接不住糖水杯。
我低头一看,她的手呈抽搐痉挛状!
这与6年前我在飞机上遇到过的情况,一模一样!
那一次,我用飞机上的清洁袋罩住了发病女子的嘴,抢救成功。我将事情经过写成文章“飞机上,有人捂住了女子的嘴!”,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发。
我迅速从前排座位后面的袋子中取出防吐清洁袋,撕开后将它扣在乘客的口鼻上。
乘客没有反抗,估计她也没有力气反抗。
这一次,我没有通过高喊”我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来镇场子,只是在旅客耳边不容置疑地轻声安慰:“我们是医生,不用害怕,不会有事”。
我是想让她放松!
我对同行说,应该是“过度换气综合症。”
三
用清洁袋扣着旅客口鼻的同时,我简要解释:估计旅客因腹泻身体不适,过度紧张,过度换气。现在她缺的不是氧,而是二氧化碳,体内的碳酸减少,形成的呼吸性碱中毒导致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血钙降低,从而手指发麻,痉挛抽搐……
我之所以解释,是因为我还是有些紧张——万一把旅客“捂”过去了,如何交代!
当然,这一次,我的紧张程度远不如上次。
因为,经验告诉我,这一招大概率会管用。
果然,大约两分钟后,旅客就说感觉好多了。
她说手已经不麻了,手指能够放松了!
我让她再坚持一会儿。
一分钟后,旅客说完全好了,自己坐直了!
四
我看出了周围旅客眼神中的吃惊和尊重!
坦白地说,那一刻,我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成就感,尽管很微小!
一身轻快回到15号车厢,我继续打开电脑整理文件。
过了一会儿,列车员拿着《旅客旁证材料》过来,让我填写一下。
我有些抵触,甚至有些紧张——会不会像网上传言,要出示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我可没有随身携带。
所幸乘务员说就是简单写写经过。
我一直不理解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人。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下,与其让人事后浪费时间和资源,有时候还搞全网寻找,直接留下姓名不是更省碳吗?
于是,我如实填写,虽然潦草,也基本是一份标准的急诊病历!
“患者述手麻,拿不稳东西。观察患者手呈低钙性抽搐痉挛状,符合“过度换气综合症”表现,遂用清洁袋罩其口鼻……三分钟后症状缓解……”
五
邻座乘客感叹说,旅客的运气真好!
其实,应该是我的运气好——我遇上的,恰巧是我曾经处理过的问题!
实际上,医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经验科学,听到过,见识过,经手过,才会有这根弦,才会处理。这也是我十多年来,在不同地点、针对不同人群的女性开展相似而不雷同的健康科普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是最重要的,至于能否提供帮助,或者会不会帮倒忙,倒在其次。